西遷人愛國奮斗先進事跡報告會是最近一個很大的活動,校園里面的同學們都在學習其中的偉大精神,你在看完這次的報告會之后的感悟是什么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guī)砹艘恍┯^后感心得感悟范文,大家可以先參考一下的哦!
每次觀看完西遷事跡,我總是會有新的感悟,1956年舉校西遷,到今天2018年,能動學院已經在西安這片土地扎根了幾十年,經過幾代人的奮斗,我們的學科在全國乃至世界保持領先,這就是我們繼承交大傳統(tǒng)、發(fā)揚西遷精神的寫照,學院會繼續(xù)扎根西部,服務國家,保持領先,爭做世界一流。
1991年留校工作時,我所在的熱力系統(tǒng)節(jié)能團隊里只有4位老師,當時正值上升期,每位老師都必須深入電廠進行調研,謀求合作,經常坐十幾二十個小時的火車奔赴各地,條件極其艱苦,但大家都堅持了下來,當初的團隊也發(fā)展展到了20位老師,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些都與大家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分不開,而這也正是西遷精神。
11月6日,“西遷人”愛國奮斗先進事跡報告團走進人民大會堂,當年開拓西部、意氣風發(fā)的青年教師如今已成為西遷老教授,但不變的是他們對祖國,對交大永遠的那顆赤誠之心,我們師生如今也要繼續(xù)發(fā)揚西遷精神,并將其落實到行動中,做西遷精神的新傳人。
西遷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交大人,新時代條件下,作為年輕的知識分子更要堅定報效國家的理想信念,努力增長才干,搞好科研,做好教學。作為黨支部副書記,必將深入發(fā)掘“西遷精神”的時代意義,做好帶頭模范作用。
正是老一輩“西遷人”的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到條件最艱苦的地方去,才使我們深深扎根于西部,發(fā)展于西部。當時主管教學的張鴻副校長帶著患病的妻子和上中學的女兒,先于大部隊趕到西安。在其女兒畢業(yè)后,學校想讓其留校照顧母親,但是張校長卻說“愛家首先要愛國,沒有國哪有家”。正是在老一輩的引導下,老交大的優(yōu)良學風才能在西安扎根生長,發(fā)揚光大。
觀看了“西遷人”先進事跡報告會后感觸頗深,新老西遷人作為知識分子舍小家為大家,始終將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發(fā)展結合在一起的家國情懷,感人至深,催人奮進,不斷地激勵著我們愛國奮斗,建功立業(yè)。新一輩交大人應繼承歷史賦予的責任和使命,堅持愛國、勵志、求真、力行,為西部發(fā)展、國家建設奉獻自己的智慧與力量。
會上六位宣講團成員逐一站在自己的角度講解了對西遷精神的看法,我們都備受鼓舞。雖然聽過很多次的西遷故事,但是每次聽都要不同的震撼感,尤其是張邁曾書記鏗鏘有力的講話。作為我們新世紀的西遷人,我們要努力向他們學習,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舍棄小我,方能成就大我,只有我們都同心聚力,為了祖國的富強貢獻一份力量,祖國才能強大。
看了此次報告會,我們博士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西遷精神對我們新一代交大人深深的影響與感動,未來,我們繼續(xù)秉承“愛國、報國、興國”的高尚情懷,用激情奮進的姿態(tài)傳承好西遷精神的火種,用實際行動,踐行為一等人才、為國之棟梁的承諾與使命。
西遷是宣言書,是宣傳隊,是播種機。無論從哪個角度,交大西遷都堪稱中國教育史上的長征。她帶來了海洋的氣息,先進的文化,堪稱是在黃沙彌漫的中國西部的一片綠洲。扎根大西北六十年,海洋文化和西北華夏文明的交融,歷練出一所國際性大學,熔鑄出了一種開放、自強、超越的大學精神,這才是交通大學的真正價值。
交大的西遷,讓中國西部大地上建起了一座國家重點高校,擁有了先進的教育資源,作為交通大學的學生黨員,應將“西遷往事”這一段歷史牢記于心,時刻提醒著自己,我們現在所享受到的美好學習環(huán)境,都是老一輩交大人用一生奮斗所換來的,為西部發(fā)展和國家建設培養(yǎng)出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質人才。“西遷精神”詮釋出西交大為國家而生,為民族而生,黨和國家的發(fā)展需求就是西交大的奮斗指南。
作為西交大學子和一名中共黨員,我們必須傳承和發(fā)揚西遷精神,埋頭苦干,積極響應學校號召,投身到西部科技創(chuàng)新港的建設中去,為學校雙一流建設貢獻力量。胡樂豪同志感慨到“西遷精神是老一輩交大人無私奉獻精神的真實寫照,作為新的交大人,我們應該傳承好西遷精神,在新時代,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
西遷精神既高尚又平凡,既特殊又普遍,它不僅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和廣泛的社會意義,而且具有強大的現實價值。尤其在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歷史時期,肩負新使命,不忘初心,開啟新征程,繼續(xù)奮斗。西安交大也將繼續(xù)秉持這種理想,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通過聆聽報告,我深切感受到老一輩知識分子胸懷赤子之心、堅守報國之志,把自身的前途命運同國家民族命運緊緊相連的胸襟與情懷。作為交大一員,我應該向老一輩“西遷人”學習,學習他們身上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也努力爭作合格的“西遷精神”新傳人。
“西遷精神”是交大人愛國奮斗、開拓創(chuàng)新的永恒精神財富,是交大人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強大精神力量,也是新時代中國大學精神的重要體現。作為一名博士生,“西遷精神”是我們在書海中不忘初心、艱苦奮斗的精神指引,是我們在修煉身心征程中的不竭動力,“西遷精神”指引我們在學術研究中堅持科學的方法、創(chuàng)新的視角和克服困難的決心,在點滴中弘揚“西遷精神”,做新時代“西遷精神”的傳承人!
弘揚“西遷精神”使我們共同的使命。報告會使我深受感動,老一輩交大人從繁華的上海毅然來到當時相對落后的西安,放棄名與利,只為開發(fā)西部,終身奮斗在科研教學一線。這對立志成為一名教師的我深有啟發(fā)。成為一名教師,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我應該時刻秉持著求學求真的態(tài)度,傳播無私奉獻的精神,做一名腳踏實地、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優(yōu)秀教師!
作為交大學生,我們更應該銘記這一段偉大的歷史,傳承“西遷精神”,樹立正確認識,堅持愛國、勵志、求真、力行,在學習上嚴格要求自己,認真積累知識,在就業(yè)時擺正心態(tài),服務國家和社會,把專業(yè)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工作中要不怕苦,不怕累,在各自崗位上貢獻力量。
老一輩交大人響應黨的號召,甘愿舍棄大都市優(yōu)越的物質生活條件,毅然決然,挺進大西北。這一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作為畢業(yè)生,求職中應考慮服務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不能只停留在實現個人追求的層面。
報告中,張邁曾書記詳細回顧了交大西遷的光輝歷史,其中彭康校長決定西遷的細節(jié)最使我感動,從彭校長毅然放棄上海優(yōu)越環(huán)境,從國家戰(zhàn)略角度出發(fā),積極主持西遷的故事中,我看到了老一輩交大人對國家人民無私的熱愛,作為新一代的交大人,我們要繼承、發(fā)揚這份精神,堅定建設祖國的決心,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觀看了“西遷人”愛國奮斗先進事跡報告會后,我深受觸動,老一輩知識分子胸懷赤子之心、堅守報國之志,把自身的前途命運同國家民族命運緊密相連的胸襟與情懷令人備受鼓舞和深思。“西遷人”的先進事跡被廣為報道,“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tǒng)、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西遷精神被廣為傳頌,在為之自豪振奮受之鼓舞的同時,我們更應該認識到它的歷史傳承性和現實意義。在當時,它是老一輩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胸懷大局,投身西部艱苦創(chuàng)業(yè)而掀起的行動熱潮,而在今天,它更多的是一種榜樣力量和精神指引,激勵著不只交大人,更是無數先進知識分子在當今時代背景下,能夠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自己堅守的工作崗位上,能夠盡職盡責、發(fā)光發(fā)熱、奉獻青春,真正做到不悔和無愧當初的選擇。
聽完報告會,我深受感動,當年老教授的西遷故事,讓我這個當代大學生為之動容。鐘兆琳教授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毅然決然放棄在上海的高薪工作,為西部教育事業(yè)無私奮斗。對我們當代大學生,真正做到學為所用,就是要做到國家哪里需要我們,我們就到哪里去。西遷人的艱苦奮斗精神也深深地鼓舞著我,我們要發(fā)揚艱苦奮斗的精神,為國家建設、學校發(fā)展奉獻力量。
“西遷精神”讓我明白了傳承的意義所在,它也讓我懂得了勤耕探索鉆研創(chuàng)新的內涵。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作為一名交大人,作為一名譯者,我會努力踐行和堅持奮斗的目標,讀書、聽新聞、進行口筆譯練習,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夯實基礎。
今晚觀看了西安交通大學西遷人的先進事跡報告會后,我深深為之觸動。作為一名研究生黨員,應當繼承與發(fā)揚西遷老教授們的愛國奮斗精神。就愛國而言,我應當時刻保持對祖國的熱愛與忠誠,就奮斗而言,我應當專心于科研,力爭出結果。黨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因此我還于近日申請了赴法漢語語言助教,傳播中國的語言與文化,這是我現階段就本專業(yè)而言能夠奉獻的微薄之力。
聽到西遷老教授馬知恩對當時幾位西遷老教授生平的講述,深深體會到了西遷老教授對于國家的熱愛,對于教育事業(yè)的熱愛,用自己的一生踐行著對于黨和國家的承諾:愛國一生,奮斗一生,奉獻一生。作為新一代的交大人,我們依然需要追隨西遷老教授的步伐,為黨和國家的教育事業(yè)貢獻自己的力量,為學校“雙一流”建設繼續(xù)奮斗。
報告會上老中青三代交大人講述西遷故事和“西遷精神”,感人至深、備受鼓舞。交大人始終自覺肩負國家發(fā)展重任,將自身前途與民族命運緊密相連,以點滴的實際行動報效祖國、報效人民。在我國偉大的民族復興之際和我校“二次創(chuàng)業(yè)”的重要發(fā)展階段,我們每一個交大人都應在工作中落實、體現“西遷精神”,堅決貫徹習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和殷切希望。
西遷精神是中國知識分子愛國奉獻的真實寫照,老一輩交大人響應黨的號召,為了國家建設和西部發(fā)展,克服種種困難,義無反顧地向西向遠方,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寫下了濃厚的一筆。作為新時代外語人,傳承西遷精神,一是要圍繞愛國奉獻的時代主題,不忘初心,履職盡責,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二是要繼承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tǒng),堅忍不拔,攻堅克難,抓好青年人才的引進和培養(yǎng),持續(xù)提升學科建設水平;三是要拓展開放自信的國際視野,堅定理想,放眼世界,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構建國際化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