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來,改革開放陪我們度過了幾十年,看盡了滄海桑田,人是物非。這里小編給大家?guī)淼氖且宦芬娮C改革開放40年征文范文12篇,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進來看看,參考參考!
【篇一】
人生就是如此,在我的人生道路上經歷過4次右眼手術。1982年人們還沉靜在春節(jié)的氛圍里,我卻躺在了病床上。那年的正月初八(2月1日),對我而言可謂人生的又一次轉折點。當晚小夜班,我已經完成了當班的任務,想再多車制幾只零件,結果因車刀角度磨平了,鐵屑不是車出來了的,而是硬擠出來了,鐵屑飛出擊中了我的右眼。我用手拽鐵屑,鐵屑很燙沒拽下來,血順著臉頰往下淌。從書本上獲知,車制出來的鐵屑溫度可達500至600度。我有些心慌了,忙招呼同班的師傅們。我的師傅聞訊后,立刻用工作服把我的頭蒙上,送到了廠部衛(wèi)生所。直到鐵屑冷卻,醫(yī)生才把鐵屑拽出說,趕快送到市人民醫(yī)院,廠部解決不了。近一個小時的修補,我才走出了手術房。而此時已過子夜。那一夜,我的師傅陪伴我一夜沒合眼。經醫(yī)生診斷,我的右眼為角膜孔穿傷,視力無法復原。次日,醫(yī)生舉起了兩個手指頭,我看到的是重影。一個月后我出院了,醫(yī)生在病歷上寫道眼睛不能用力,也就是說看東西不能疲勞,我這車工活也干不能持續(xù)。傷愈后,我改行從事裝配鉗工活。隨著時間推移和我偏愛寫作,經常給地方小報和廣播電臺投稿,被廠部領導看中,我走進了廠宣傳部。經常整理材料和寫新聞稿。原來寫稿不用戴眼鏡,左眼視力為1.0,后來把老花鏡戴上了。如今左眼視力為0.4,且戴上了400度的老花鏡,右眼基本上只能看到光亮了。
由于我的右眼受傷導致粘連,眼睛淚道堵塞。眼睛淚水本應是在眼睛里循環(huán)打轉,而我卻成了“好哭”的男人,淚水在眼睛里轉圈就外流,順著臉頰往下流淌。遇見陽光和風流得更厲害。3個月過后,我又做了一次手術,重新改通淚道。近3個小時的手術,我有點吃不住了,中途期間,醫(yī)生還加了麻藥。住院期間,護士每天要給我打消炎藥水。當時,不是掛點滴,而是在臀部注射,一天一次,左右輪換。在病房里,我看見有病人被注射后,發(fā)出了輕微的呻吟。當時沒有藥物過敏的,均注射青霉素。大多數手術后注射單位為80萬。而我覺得注射后腿伸不直,發(fā)脹痛感。還有的患者因為臀部注射的比較多即針眼多,護士注射找不到位置。
1998年,我已經是42歲的人正直體力健壯,精力充沛時,我又覺得右眼給我添了“麻煩”,受傷部位“胬肉”長得越來越大,擋住了我的視線,不得已我得到單位領導的同意,在本市工人醫(yī)院(現為市立醫(yī)院)做了切除手術。原本想這是一個小手術,無傷大雅。結果醫(yī)生做手術,我感覺有些疼痛了,不再像1982年那樣無疼痛感。好在手術后,上午在醫(yī)院掛吊水,下午我可以到單位上班。第三次手術出院后,我的母親知道后,埋怨我為什么不告訴她。
2017年,我越發(fā)感覺右眼給我增加麻煩了?傆X得眼前被什么東西擋住了。照照鏡子,看到“胬肉”長得越發(fā)明顯了。先前想,在做手術,我怕原來傷口手術更有痛感。后來社區(qū)與醫(yī)院聯合開展光明行活動,免費為白內障患者治療,我到社區(qū)接受檢查,醫(yī)生說到醫(yī)院手術3天就可以出院。心想這么快啊,經與愛人商量,最后敲定,我與2018年5月29日下午,在愛人的陪伴下走進了本市眼科?漆t(yī)院接受檢查,并住進了醫(yī)院。第二天早上,護士把進手術室的衣服給我們了。等到上午12點,也未能做手術。心里猜想,莫非等到明天上午才能手術。可我看到摘除白內障患者人比較多,我才知道眼科醫(yī)生真的很忙。整個上午要給七八位患者做手術。下午3點未到,護士通知我到手術室。在手術室門外坐等了幾分鐘后,我被召見了手術室,坐在椅子上,護士給我的右眼上了表皮的麻藥。走上手術臺時,不知怎么的有點緊張了。我攥緊了雙拳,直到手術后,我發(fā)現自己身體有些顫抖。醫(yī)生做手術,我還能聽到醫(yī)生的交流聲。從我進手術室到走出手術室不足40分鐘。事后,我才知道,醫(yī)生給我右眼蒙上一塊紗布,什么也沒有添加。原因在于,現在給患者做手術,尤其是“胬肉”切除手術,是在顯微鏡下做的干細胞移植手術。手術后復發(fā)率最低。
我的右眼4次手術,見證了醫(yī)療技術的進步。銅陵這樣一座小城市有如此治療眼睛的“歷程”,那么在我國大城市,尤其是像北京、上海其醫(yī)療水平又是如何呢?
【篇二】
1978年,在鄧小平先生倡導下,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征程。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fā)展的壯麗史詩。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以敢闖敢干的勇氣和自我革新的擔當,闖出了一條新路、好路,實現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今天,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xù)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開拓精神,開新局于偉大的社會革命,強體魄于偉大的自我革命,在我們廣袤的國土上繼續(xù)書寫13億多中國人民偉大奮斗的歷史新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分別在春節(jié)團拜會、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以及眾多國際性重要會議上都曾提到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作為一個新時代的青年干部,直接感受到了改革的紅利。猶記得小學時代,主要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車,住的是平房,隨著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政策不斷深入,到現如今受到網絡普及的便利,出行便利。
現在工作在基層鄉(xiāng)鎮(zhèn)政府,更是能夠感受到改革的福利惠及農村,恩澤農民。如今,如火如荼的扶貧脫貧工作開展,讓農村貧困人口成功脫貧;醫(yī)療保險改革讓普通百姓也能看得起病、吃的起藥;土地承包權到期后再延長30年,讓靠土地吃飯生活的農民又吃了定心丸;農村淘寶進村入戶讓農民的購買方式不再單一,在村也能購買網上豐富多彩的商品。農村爭當美麗鄉(xiāng)村,城鎮(zhèn)爭做文明城市,一幢幢一件件都離不開改革開放的紅利,這種翻天覆地的變化承載來40年所帶來的巨大成就,更是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相信,未來在黨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改革開放正確方針政策下,社會會更加進步,國家會更加繁榮。
【篇三】
我是身在農村的70后,經歷了從農村到城中村改造再到現在的大中型城市的歷史巨變發(fā)展,親身感受到了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偉大成果和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紅利。
記憶中童年時光住的是土磚房,用的是煤油燈,喝的是從泥塘里挑的水,走的是泥濘小道,物資供應緊張,大米、糧、油還要計劃著使用,父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天吃飯的農民。
八十年代,是中國改革開放進行到熱火朝天的年代,在黨的領導下,基礎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用上了電燈,自來水,修起了馬路,上學還騎上了自行車,物資也逐漸豐富起來,大米、糧、油也能自由購買,那時候收音機是家庭唯一的有聲電器,也是了解國家政策和知曉外界世易時移的重要渠道和手段,也給單調的生活帶來許多樂趣和回味。
九十年代,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后,中國改革開放進入了一個歷史的關鍵期,老百姓的生活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住上了樓房,家電一應俱全,汽車、大哥大這些高檔消費品也在日漸普及,下海、下崗、大學擴招是那個年代的潮流,也是經濟發(fā)展到90年代特定時代的符號,節(jié)假日實行長假政策后越來越多的老百姓有余錢去選擇長假出游。
2000年后,農村開始實行“農轉非”政策,農民全部改變身份,我父母也因為“農轉非”政策得到實惠,由毫無收入的農民變成了每個月可以拿退休工資,依靠政府來養(yǎng)老。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歷了許許多多考驗,取得了矚目的成就,98年“抗洪救災”、04年“抗擊非典”、08年“抗震救災”、香港、澳門回歸、北京夏季和冬季奧運會申奧成功、加入世貿組織等等,中國人民為之驕傲和自豪,中國人民的生活實現了由貧窮到溫飽再到小康社會的跨越式轉變,中國用堅定不移的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向世界人民展示了經濟大國和軍事強國的實力和擔當。
【篇四】
40年前,上海曾有上千家電子廠,近萬家大小企業(yè)。上海多項工業(yè)產品在當時已經趕上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作為改革開放的橋頭堡,上海曾擁有中國最多的名牌,輕工業(yè)消費品名牌不勝枚舉。上海牌手表、鳳凰牌自行車、英雄牌鋼筆、飛躍牌電視機、飛人牌縫紉機、回力運動鞋、百雀羚雪花膏等家喻戶曉。
40年后,隨著改革開放的歷史變遷,上海的經濟體制、社會結構都發(fā)生了深刻變革。上海在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方面取得了許多重大成就,培育了電子信息、集成電路、智能硬件、石油化工及精細化工等支柱產業(yè),也發(fā)展了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裝備、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航空航天、新材料等新興產業(yè)。
這些發(fā)展不可謂不大,但是在全國及全球新興企業(yè)發(fā)展中,“上海牌”的標識度明顯不如過去。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上海集中發(fā)展高端制造業(yè),高能耗、勞動力密集型產業(yè)不斷往二三線城市、往西部地區(qū)等方向發(fā)展,而高端制造業(yè)在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中不易被觀察到;另一個方面也是國內行業(yè)發(fā)展、區(qū)域均衡發(fā)展所帶來的制造業(yè)整體水平大幅提高的結果。由原來的一枝獨秀變?yōu)榱税倩庿Q,雖不愿意承認,但上海制造的凸顯度是發(fā)生了明顯的下降。
那么如何在新時代打響“上海制造”品牌,實現上海制造業(yè)的新騰飛?技術創(chuàng)新和產業(yè)升級毫無疑問是關鍵,只有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和產業(yè)升級才能實現產業(yè)領先,才能提高制造業(yè)競爭力,才能推進制造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近年來我國在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指引下,先進制造業(yè)和新興產業(yè)發(fā)展速度快有成效,但目前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較小,而且有些產業(yè)核心技術與發(fā)達國家有相當大的差距,部分高端產品價值鏈核心環(huán)節(jié)都掌握在發(fā)達國家企業(yè)手中,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只有通過創(chuàng)新,才能擺脫產業(yè)與企業(yè)發(fā)展的停滯和危機,才能打破僵局升級和困境,重建競爭優(yōu)勢。產業(yè)升級,關鍵要依靠技術創(chuàng)新,產業(yè)升級是產業(yè)由低技術水平向高技術水平、從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條件狀態(tài)轉換的過程。
當然,在技術創(chuàng)新和產業(yè)升級的基礎上,我們一定要注重塑造自己的品牌,提高美譽度、標識度。上海制造業(yè)一定要有一批在國內、國際叫的響、說的出的品牌,40年前家喻戶曉的“上海品牌”,是我們寶貴的資源和財富,對于這些品牌,我們要加大扶持和投入力度,使它們逆襲而上,重振雄風。同時發(fā)掘新的上海品牌,如C919大型客機等等。此外,雖然產業(yè)布局發(fā)生了變化,但可以采取各種措施使得品牌核心仍能體現,這一方面比較好的例子是蘋果,雖然零件和組裝大部分都不是蘋果自己做的,但是其品牌和美國制造仍然得到了較好的體現。這對上海制造來說,不失為一種模式借鑒。
上海制造正迎來一個全新的發(fā)展機遇,除了要堅守傳承工匠精神,聚合創(chuàng)新能力,還要制定有利于高端制造業(yè)發(fā)展的政策措施,引進人才,引進技術。還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得上海制造的成果,形成有效的品牌效應。相信在新的政策指引和政府的有效帶領下,上海制造業(yè)能重現輝煌。
【篇五】
40年彈指一揮間。改革開放的浩蕩浪潮,讓華夏神州在“歷史的一瞬”翻天覆地、滄海桑田,即便最大膽的預言家也不會想象到這個古老的國家“史詩般的進步”。40年飛躍萬重山。改革開放的浩蕩浪潮,讓中國融入廣闊世界,讓世界發(fā)現新的中國,即便是最固執(zhí)的“西方中心論”者也不得不承認,中國和世界已經前所未有地融為有機整體,世界越來越離不開中國。中國號巨輪堅定航向,闖險灘、戰(zhàn)激流,徹底擺脫狹小水域的困境,開足馬力、劈波斬浪,勝利駛入嶄新而寬廣的天地。
美好生活究竟從哪里來?中國何以成長為世界經濟的引擎?回顧中國發(fā)展走過的道路,或許能夠找到答案。用“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概括和形容中國不畏艱險走過的不平凡歷程,穿越風雨取得的不平凡成就,再合適不過。不論是新中國成立后面對帝國主義封鎖、三年自然災害的極度困難,還是改革開放時期西方國家制裁的艱難、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特大洪水地震等自然災害的考驗,是頂風冒雨的奮斗、堅忍不拔的意志和始終如一的信念,讓再多困難也沒能難倒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再多阻礙也擋不住走向復興的步伐。今天,“中國號”航船行駛到更加開闊的水域,依然需要挺立頂風冒雨的鋼鐵脊梁,在攻堅克難中破浪揚帆。
事實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fā)展中國、發(fā)展社會主義、發(fā)展馬克思主義.
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合起來,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同堅持改革開放結合起來,把尊重人民首創(chuàng)精神同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結合起來,把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同發(fā)展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把推動經濟基礎變革同推動上層建筑改革結合起來,把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結合起來,把提高效率同促進社會公平結合起來,把堅持獨立自主同參與經濟全球化結合起來,把促進改革發(fā)展同保持社會穩(wěn)定結合起來,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結合起來,取得了我們這樣一個十幾億人口的發(fā)展中大國擺脫貧困、加快實現現代化、鞏固和發(fā)展社會主義的寶貴經驗.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問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的歷史方位、新的社會主要矛盾、新的現代化時間表……新征程上,向高處登攀、向遠方前行,還有一道道山梁需要翻越,一個個險灘必須跋涉。
讓我們做只爭朝夕的“實干家”。改革開放來到緊要關頭,機遇不等人,問題不等人,時間不等人。實干才能創(chuàng)業(yè)興業(yè),苦干才能攻堅克難,唯有保持爬坡過坎的壓力感、奮勇向前的使命感、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責任感,以釘釘子精神一錘接著一錘敲、一茬接著一茬干,力戒夸夸其談不真為、畏首畏尾不敢為、腹中空空不會為,務實求變、務實求新、務實求進,以永遠在路上的堅定執(zhí)著,把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篇六】
2018年12月,中國即將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這40年中,國家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全體人民的努力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40年來中國不斷迎難而上、砥礪前行。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億萬人民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fā)展的壯麗史詩,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輝煌的成就和生動的實踐,生動詮釋了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40年是司法行政工作重新恢復和蓬勃發(fā)展的輝煌40年,是司法行政工作在實踐中發(fā)展、在探索中前進的40年。40年來中國司法行政工作的建設與發(fā)展,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實現歷史性變革和取得偉大成就的生動反映,是對黨的正確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的有力印證,是中國依法治國實踐不斷深化的成果體現。我們要以親見、親歷、親聞之事,謳歌改革開放40年來的光輝歷程、法治建設的長足進展。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黨的十九大召開后,中央決定成立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中國法治建設邁入了一個新的歷史征程。當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應該有新氣象,新時代呼喚新作為。
全面依法治國,它是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項基本方略,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作為司法系統(tǒng)工作人員,不辦關系案、金錢案、人情案本來就是一項義不容辭的責任,是依法治國中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是法治的應有體現。此外,司法系統(tǒng)工作人員尤其是各級司法行政領導干部,還應該起到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表率作用。并且司法系統(tǒng)工作人員不應該僅限于追求完成自己的工作,還應該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擔負起全民普法的重任,在社會上營造“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其實這最終還是有利于司法行政工作開展的。
今年是毛澤東同志對“楓橋經驗”作出批示55周年,也是習近平同志對堅持和發(fā)展“楓橋經驗”作出重要指示15周年。要推進人民調解“五化”建設,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工作為主導,將“人民調解“五化”建設”作為牽引基礎建設的“牛鼻子”,深入推進“人民調解“五化”建設,要認真學習領會習總書記對堅持和發(fā)展“楓橋經驗”作出的重要指示、充分認識“楓橋經驗”的重大意義、發(fā)揚優(yōu)良作風,適應時代要求,創(chuàng)新群眾工作方法,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法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和問題。同時,還要結合運用“大數據、信息化”等新技術、新元素,推進、深入人民調解這項源頭工作、基礎工作、民生工作。
【篇七】
改革開放40周年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人民的生活質量日益轉好,從最初的吃不飽穿不暖到現在吃飽穿暖奔小康,這日新月異的變化離不開共產黨的辛苦付出。
曾聽祖輩父輩講述過40年前的生活狀況,得知那時電燈、電話、電視都是很稀罕的物件,小汽車更是稀有,現在手機是人們的必備品,家電更是走進千家萬戶,以前食物匱乏、品種單一,現在各種食材隨意挑選,以前穿衣都是縫縫補補的,現在各種款式的衣服看的人眼花繚亂,這一幕幕都見證了改革開放后社會的飛速發(fā)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發(fā)生了翻天復地的變化。
能夠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離不開前人的努力,更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讓我們生活在一個平安幸福的時代,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中國經濟開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在上輩人的腦海里還留存著計劃經濟的烙印,糧票、油票、肉票、布票、火柴票等具有濃郁計劃經濟特征的產物我們這一代人雖未見識過,但是,那時候的群眾手里也確實沒有錢,守著一畝三分地,整天臉朝黃土背朝天,也沒有別的收入,因此改革開放成為必然的選擇,打破陳規(guī)才能有發(fā)。我本人并未見過糧票、郵票等計劃經濟下的產物,生在了改革開放的時代,感受到了改革開放帶來的無窮魅力,市場經濟真真切切的改變著每一個人民的命運,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的思維得以解放,用智慧、汗水創(chuàng)造了無數的奇跡,以前人們生活單調乏味,現在有著各種各樣的生活方式,曾記得小時候家里的瓦房,房屋矮小昏暗,一盞小小的煤油燈就是晚上照明的主要工具,種莊稼完全是靠天吃飯,遇到天災只能自己扛著,現在電已經走進千家萬戶了,莊稼也有保險了,國家在發(fā)展,人民的生活質量在進步,活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怎么能感受不到幸福呢。
如果沒有改革開放,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我國也許依舊貧窮落后,在國家發(fā)展的同時,我們黨和國家始終心系群眾,尤其是困難群眾,為了實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目標,脫貧攻堅應運而生,在黨和國家殷切關懷下,我們能感受到黨和國家的這一片赤誠之心,由衷的感覺到生在改革開放后的中國是一件驕傲而又幸福的事。
民心所望、政之所向。1978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改革開放的號角以來,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多屆領導班子以“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讓人民共享”的社會治理理念,領導、謀劃、推動、落實改革,讓人民群眾從改革中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最大限度地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960萬平方千米的中華大地熱潮涌動、活力迸發(fā)。
光陰四十載,奏響的是一曲動人的樂章,精雕細琢,直面問題,管理更加精細和科學,光陰四十載,獲得的是一筆珍貴的財富,城鄉(xiāng)統(tǒng)籌快速發(fā)展,城鄉(xiāng)發(fā)展軟環(huán)境不斷改善,民生環(huán)境不斷改善,走出了一條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fā)展的新路子。
【篇八】
“中國號巨輪堅定航向,闖險灘、戰(zhàn)激流,徹底擺脫狹小水域的困境,開足馬力、劈波斬浪,勝利駛入嶄新而寬廣的天地。”站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時間節(jié)點上,“宣言”文章再出重磅之作《改革開放天地寬》,對改革開放這一“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的“第二次革命”的重大意義作出高屋建瓴的總結。
40年飛躍萬重山。改革開放的浩蕩浪潮,讓中國融入廣闊世界,讓世界發(fā)現新的中國。
人民生活躍進新天地——從憑票證購買商品到通過電商“買遍全球”,從單調的文化生活到多姿多彩的影幕、熒屏、舞臺,從“自行車王國”到高鐵總里程世界第一……印證著每一個中國人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強國復興打開新天地——我們用幾十年的時間走過了西方發(fā)達國家?guī)装倌曜哌^的現代化歷程,實現了從落后時代到大踏步趕上時代、引領時代的歷史性跨越,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社會主義展現新天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chuàng)發(fā)展和成功實踐,不僅把社會主義的旗幟舉住了、舉穩(wěn)了,讓處在風云變幻之中的世界對社會主義有了全新的認識,讓那些既希望加快發(fā)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有了全新選擇,將西方現代化模式從所謂“唯一”還原為“之一”。
40年的探索、奮斗和積累,讓我們心中多了一份堅定自信、睿智從容,在新的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駛入更加充滿希望、充滿生機的新天地。
改革開放的前進方向更加明確——“改不改”的回答更加堅定,決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改什么”“怎么改”的認識更加一致,決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價值取向更加鮮明——無論外部條件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始終不變的是以人民為中心,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成效由人民評價;方法路徑更加成熟——我們謀劃更有智慧、行動更加穩(wěn)健,形成了最為豐富、系統(tǒng)、全面的方法論;胸懷視野更加開闊——秉持休戚與共、合作共贏的博大胸懷,鋪展“一帶一路”的壯美畫卷,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在歷史的演進和奮斗的積累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已經開啟。我們的未來無限寬廣!
【篇九】
“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這是對當代中國、當今世界最富洞察的揭示,是中國人民最自信、最豪邁的宣言。
40載驚濤拍岸,我們一路風雨兼程,一路澎湃前行,不斷打破束縛思想的桎梏、掃除阻礙發(fā)展的藩籬,成功開啟了新的壯闊征程,開創(chuàng)了新的前進道路,開辟了新的發(fā)展空間,古老而又年輕的社會主義中國走向充滿希望、充滿生機的新天地。
40年的探索、奮斗和積累,讓我們心中多了一份堅定自信、睿智從容,在新的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行穩(wěn)致遠。
前進方向更加明確。40年來,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改不改”的回答更加堅定,決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改什么”“怎么改”的認識更加一致,決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讓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征、最大制度優(yōu)勢充分彰顯,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讓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實現現代化。持續(xù)擴大開放,就是要讓中國在更大范圍走向世界、更高層次融入世界,為中國改革發(fā)展注入強大動力,為人類和平與發(fā)展作出更大貢獻。
價值取向更加鮮明。民之所望,改革所向。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讓發(fā)展活力充分迸發(fā),讓社會財富競相涌流,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正是改革開放最本原的初心。無論改革開放的領域拓展到哪里,無論外部條件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始終不變的是以人民為中心,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成效由人民評價。
方法路徑更加成熟。我們謀劃更有智慧、行動更加穩(wěn)健,形成了最為豐富、系統(tǒng)、全面的方法論: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有機統(tǒng)一,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良性互動,注重系統(tǒng)性整體性協同性,堅持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戰(zhàn)略上勇于進取,戰(zhàn)術上穩(wěn)扎穩(wěn)打,蹄疾步穩(wěn)、善作善成……
胸懷視野更加開闊。今日中國之改革,以更寬廣的視野博采眾長,以更從容的姿態(tài)兼容并蓄;今日中國之開放,不只是與世界同行的自我發(fā)展,更是回擊逆流、引領潮流的主動擔當。新變局、新機遇、新挑戰(zhàn),“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中流擊水正當其時。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我們相信,只要堅定不移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就能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篇十】
40年前,我剛5歲,我的家庭在當時看來應該算是條件比較好的,父母都有工作,除了大哥小學沒畢業(yè)就單獨出去討生活之外,三個姐妹都在上學。孩童時代的記憶雖不全面,卻很深刻。如今回想起來,40年間真的是發(fā)生了翻天覆地地變化。
吃:那時候物質生活相當匱乏,能吃飽穿暖已是不易,平日里餐桌上很少見到葷腥,偶爾吃上一次肉,母親總是將最好的肉夾給家里的頂梁柱--父親,父親又疼愛我們這幾個閨女,將肉傳到我們碗里。我們姐妹在父母的熏陶下也秉承了孝順關愛的美德,再將肉送到母親碗里。一塊肉就這樣擊鼓傳花一般不停地跳躍,誰也舍不得吃。我知道,這不是肉的福氣,而是愛的傳遞。如今的餐桌,肉食已經再普通不過,雞鴨牛羊、魚蟹河蝦,應有盡有,大家不僅追求葷素搭配,更兼顧營養(yǎng)均衡,再難見到肉塊的跳躍了。
穿:母親經常教導我們說“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即使作為大姐,也經常穿著大姨家的女兒穿過的衣服,等大姐二姐都穿不上了,衣服再傳到我身上,已經不知有多少年了,這應該是作為家中老幺最不好的事情了。小時候特別盼過年,總算能穿一件新衣,不用撿姐姐們穿過的舊衣了。如今,我們的衣柜塞得滿滿當當的,真絲、雪紡、皮毛、羽絨,各種質地各種顏色款式,甚至還要搭配不同的鞋包帽子圍巾等等,大部分衣物都沒穿夠它的“新三年”就被淘汰了,還有一些衣物甚至還沒拆開吊牌就被棄之敝履了。
住:家中常住的五口人,擠在不足50平米的4間小房子里。一間叫做堂屋,兩間睡房,一間廚房。擺上日常必須品,家中就已經很擁擠了。凹凸不平的泥地面,每天早上必須先灑水潤一潤才能掃地,否則會揚起灰塵。擺飯桌時,必須調換很多次方向,才能找到基本算是平整的地方,或者實在放不平就找什么東西墊一墊桌子腿,才能放心端上飯菜。床上用的都是棉絮被子,用白色的里子和花色的被面縫上,保證不受凍就OK了,床單用舊了,母親會把床單從中間剪開,將兩邊縫到中間來,據說是因為中間磨損的多容易爛,放到兩邊去又能用很多年,即使最后還是用爛了,找些花布打上補丁還要繼續(xù)用的。上廁所得跑很遠去公用廁所,夏天又臟又臭,甚至落不下腳。如今大家都有了屬于自己的房子,地板磚平整光滑,家具電器一應俱全,床上蓋著羊毛被、蠶絲被,枕著乳膠枕,鋪著成套花色的床品,廁所浴室獨立使用,方便衛(wèi)生。
行:那時候,交通基本靠走。無論是趕集、走親戚,還是上學都得走路。母親在30里外的小學教書,我每周得跟母親一起往返30里地,走不動了就蹲在地上撒嬌耍賴。記得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某個親戚去世了,送信人前來報喪,說已經走了幾十里地,卻沒時間多休息一下,還得趕去下一家報信。他走后,母親嘆息道,這一家又一家的親戚啊,都住得遠,即使安排好幾個人送信,等他們把消息全都送到,可不都要累壞了。如今,我們很多家庭都擁有了小汽車,出門上班旅游啥的都方便。想要去更遠的地方,有多種交通工具可選擇,汽車輪船火車飛機,走遍世界都不是夢。大事小情的要通知大家,也就一通電話,甚至一次群發(fā)消息,就免了奔波之苦。即使相隔千萬里,視頻通話也如近在咫尺。
40年,相對于歷史長河只不過是白駒過隙,彈指一揮間,但這40年間中國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社會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這些變化得益于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得益于全國人民共同奮斗,我們在這美好生活中享受著改革開放帶來的紅利,很多當前已經享受到的便利,在40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正應了那句“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十一】
很喜歡俄國著名的詩人馬雅可夫斯基的一句話--“我贊美目前的祖國,更要三倍地贊美它的將來”,作為一名國人,首先要對國家有信心,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人民有信心,國家才有未來,國家才有力量”。將對國家信心注入中國之魂,戮力同心,砥礪前行,中國必將自信而豪邁地開創(chuàng)屬于自己的新境界。
國之自信何以來?縱觀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尤其是改革開放40年的發(fā)展之勢,可謂之“厚積薄發(fā)”。硬實力上,我國經濟正邁向高質量,新發(fā)展、新業(yè)態(tài)、新模式層出不窮,擁有上億市場主體和巨大消費市場,舉其中一例,于1949年之際,中國基本上沒有自己的制造業(yè),現在,全球500種主要工業(yè)品中,中國有220種工業(yè)品產量全球第一,其余的280種工業(yè)品,中國的產能也基本上在前五名的水平。對于軟實力,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其他國家所無法比擬的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溯源拓真,取精棄粕,今日的中國文化值得所有國人自信;而國人所相信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更是指導著中國人幾十年來攻堅克難,為實現共同的中國夢不懈奮斗……。自信源于底氣,而底氣源于成就,中國幾十年來的成就為中國人的自信筑起最堅實的基座,讓所有國人有底氣做到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國要飛得更高、跑得更快,要屹立于世界之林而不衰,就得依靠十三億人民的共同努力,所以,國之自信是需要國人戮力同心,埋頭苦干,以不畏艱難險阻的勇氣砥礪前行,鑄造中國魂,實現中國夢。從宏觀上,我們要堅持改革發(fā)展,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fā)展,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chuàng)新力和競爭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要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被毛主席述說為“從客觀實際產生出來又在客觀實際中獲得了證明的最正確最科學最革命的真理”,堅持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我們的“四個自信”。而作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我們要時刻保持銳意進取的精神面貌,熱愛基層,扎根于基層,以釘釘子精神盡心盡責把各項工作做好,使自己不管在思想還是行動上都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團結廣大人民群眾闊步前行,以夢為馬,以中國夢為馬,砥礪前行,書寫中國發(fā)展的新篇章。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今天的中國比任何時候都具有發(fā)展的潛力,祖國九百六十多萬平方公里的錦繡河山,使之擁有“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氣度,中國,有條件走出屬于自己的道路,中國人,有底氣為國家之發(fā)展而自信滿滿,有底氣篤信國家的前景將是一片美好。
【十二】
2018年8月22日,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總設計師”鄧小平誕辰114周年。鄧小平同志的一生,同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的歷史進程緊緊相連,同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緊緊相連,同中華民族抗爭、獨立、振興的歷史進程緊緊相連,是光輝的一生、戰(zhàn)斗的一生、偉大的一生。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跡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喚醒了長城內外,春輝啊暖透了大江兩岸。”2018年也是我國改革開放第40年,這40年里我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顯改善,綜合國力也大大增強,國際地位更是顯著提高。GDP從1978年的3650億元飛升到2017年的82萬億元,我國經濟總量穩(wěn)居世界第二,高新技術迅猛發(fā)展,一部分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而國家面貌和人民生活之所以有如此之大的改變,正是鄧小平同志勇率我黨及時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努力踐行改革開放才實現的。他從中國實際出發(fā),站在時代的高度,闡明了深化改革的必要性,親手設計了改革藍圖,為中國的社會進步和加快實現現代化起到了事關重要的推動作用。鄧小平同志對黨和人民的貢獻,是歷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正是由于有鄧小平同志的卓越領導,正是由于有鄧小平同志大力倡導和全力推進的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欣欣向榮,中國人民才能過上小康生活,中華民族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才能以新的姿態(tài)屹立于世界東方。
鄧小平同志曾說過,“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子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業(yè)”。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更是要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精神將改革進行到底。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