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要求老師做到如何?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淼氖切W語文教學論文精選范文300字15篇,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進來看看,參考參考,相信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心理健康教育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摘要:小學教育階段不僅是知識累積重要階段,同時也是塑造健康心態(tài)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任何科目的教育都需要包含心理健康引導。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語言學習能力以及心理健康素質。對此,為了更好地提高小學語文教育意義,本文詳細分析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視角下小學語文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心理健康;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一、引言
伴隨著社會的開放性發(fā)展,人們對于物質的追求越發(fā)明顯,同時呈現(xiàn)過度且單一的現(xiàn)象,例如家長過多地施壓給學生,過度追求學生取得好成績而不關注學生本身的成長以及人格、習慣的培養(yǎng)。由此可見,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是確保學生健康成長的關鍵。在學科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學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方式,再加上小學語文本身的特殊性,在其中應用心理健康教育有著非常顯著的意義和價值。
二、小學語文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有效性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教材中總共有12冊12本書,其中主要是以略讀課文為主。通過對教材分析之后發(fā)現(xiàn)教材結構安排是通過精心設計而得,編者也非常注重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并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引導學生從簡單到復雜、以從淺至深的方式學習,教材中包含了科學、社會、自然、人文、藝術等符合小學生心理年齡的內容,例如描寫人物的文章中,有不怕犧牲保家衛(wèi)國的,有勤奮刻苦的,有樸實善良的。這一些人物形象都是完善學生心理的教學案例,教材本身可以說就是一本心理健康引導書。但是,在小學語文課堂當中,仍然需要教師提高對心理健康的應用能力,畢竟小學語文課程不是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三、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視角下小學語文的教學策略
1.充分挖掘教材內容,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為例,其內容主要包含五種愛,愛祖國、愛人民、愛自然、愛科學以及愛自己。教師需要充分挖掘這一些情感內容,并借助課文當中的“愛”引導學生形成對愛的正確感受,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陶冶學生愛國愛人的情感。例如,在《魚游到了紙上》的課文當中,其主要是以“認準目標,不懈努力”作為教學精神,在教學這一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將教學的著重點放在聾啞青年專注且勤奮的學習品質中,同時借助多媒體的方式呈現(xiàn)出青年在觀察與繪畫過程中的形象,促使學生感受到作者極強觀察力的同時,同時體會聾啞青年細致、豐厚的情感以及對生活無限的熱愛。這一些內容都是可以提高學生理解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有利于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當中感受身殘志堅的品質,從而提高學生的心理情感。再例如,《小馬過河》課文的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反復朗讀、默讀或者學生自由舉手分角色朗讀,透過老師適當?shù)狞c評提示體會動物們的對話對小馬心態(tài)的影響。這樣,學生可以自己感知,學會獨立思考,樹立“自己的事自己解決”,做力所能及的事,獨立解決問題的心理思想。教學過程中,除了完成既定大綱的要求,在學生認字識詞的基礎上,讓學生各抒己見,營造愉悅的氛圍,同時學到知識。只要老師用心,總會找到巧妙的方法,寓教于樂,在學習過程中,學會了客觀的評價、心靈美、正能量,勇于展示自我,恰當?shù)乇憩F(xiàn)自我。
2.優(yōu)化教育環(huán)境,突出心理健康
有效的課堂氛圍是提升學生學習效率以及推動學生人格逐漸發(fā)展的有效途徑,而教師正是優(yōu)質課堂氛圍的創(chuàng)建者。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當盡可能地采取平等、公開的方式組織教學,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位學生。和學生交流的時候,教師的語言、語氣應當柔和,必須以尊重的姿態(tài)和學生溝通,以相信的眼神與學生互動,促使學生在課堂當中可以放開約束,主動思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善于微笑,以柔和的語調和學生進行交流。通過實踐教學發(fā)現(xiàn),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自信心,同時還能夠優(yōu)化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接受程度,形成健康心理狀態(tài)。
3.掌握教育時機,改進心理健康教育質量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當中教師需要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視角之下開展教學時,一方面需要確保教學方式與語文學習要求相關聯(lián),另一方面需要有效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實現(xiàn)心理健康灌輸教育。對此,這就需要教師提高對課堂教學節(jié)奏、內容的掌握,因為教學時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隨處可見的,而是應當以隨機、偶然或某時突發(fā)的方式展現(xiàn)。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某一節(jié)課、某一個問題學生的興趣、呼聲比較高,同時思維與討論較為火熱,具備較強的學習主動性與探索興趣,此時便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好時機,上課的時候老師也不要求生硬地尋找這種機會,而是要用心去發(fā)現(xiàn)。例如《為人民服務》這篇課文教學時候,適當?shù)囟嘀v故事,把滲透契機設在某些語句段落,可以很好地教育學生愛國和為人民服務意識,記住偉大的先驅英雄。對此,心理健康教育是不能離開教學而空談的,要把握機會找好時機進行突破。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育當中對學生開展心理教育,對于學生的成長非常重要。在實際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方式非常多,在選擇時需要從多個方面考慮,一方面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考慮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從而確保學生在趣味學習的過程中接受心理健康引導,從而為學生的成長提供幫助,達到教書育人的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趙月,黃崢.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視角下特殊教育教師職業(yè)倦怠應對策略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7,31(5):112-112.
[2]林靜,傅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1998———2015年):熱點、演進及其展望———基于CSSCI數(shù)據(jù)庫的Citespace可視化分析[J].教育科學研究,2017,23(8):67-71.
[3]侯潔,張茂聰.我國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十年總結———基于CNKI學術期刊2007-2017年“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和“積極心理品質”主題文獻的可視化解讀[J].中國特殊教育,2017,33(5):141-142.
[4]劉艷,郭瑋,彭杰.心理資本視角下中小醫(yī)藥企業(yè)員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印染助劑,2017,23(z1):51-51.
【二】
《淺談如何營造輕松的語文課堂氛圍》
摘要:本文著力探究如何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語文教學效 力。
關鍵詞:語文課堂,氛圍,激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
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力求認識某種事
物或活動的心理傾向,是引起和維持人的注意力 的一個重要內部因素。一旦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出來, 教學就會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良好的課堂氛圍是指師生,tl,理相容、感情融 洽和諧、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一tk,理學家認為:積 極的情緒(即愉快)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思
維敏捷,從而更容易接受知識,迸發(fā)出智慧的火 花,煥發(fā)出語文課堂的活力,進而開發(fā)智力,陶冶 情操,優(yōu)化教學效果。因此,新課標強調學生要在
愉快中學習。
創(chuàng)造民主、輕松、和諧、濃郁的課堂氛圍,是激 發(fā)學習興趣、煥發(fā)課堂活力的前提條件。新課標強 調教師由傳授者轉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
導者,教師要摒棄“師道尊嚴”的舊觀念,設身處地 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良好的學習氛圍,建立一個接納
性寬容性的課堂氣氛,形成一個互教互學的“學習
共同體”,尊重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學生無拘無束
地大膽質疑、發(fā)表見解、與教師爭論。只有這樣民 主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學生才會以愉快的心情鉆研 問題、啟動思維、馳騁想象。
新課標要求教師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 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使學 生愿學、樂學,筆者在多年的課改實踐中作了以下
五方面的探究:
I. 寬松和諧激趣法
語文課堂要體現(xiàn)人文性的特點。營造寬松和 諧民主平等的氣氛是課改的一項重要任務。師生 應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賴、互相
合作,只有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師生之間才能形 成互動、交流的對話平臺,學生才能輕松愉快、活 潑熱情、興致盎然地發(fā)揮想象力,以最佳狀態(tài)進入
語文學習,煥發(fā)出語文課堂獨有的活力。
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有利于構建良好的師生 關系,并將在師生溝通時起到重要作用。在講授 《列夫·托爾斯泰》一文時,學生對文中寫托爾斯 泰的眼睛“這對珠寶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 間的物質吸進去,然后向我們這個時代放射出精確元誤的頻波”無法理解,筆者就引用同學們正在看的《西游記》激起興趣:“難道托爾斯泰的眼睛能像太上老君的寶葫蘆、像金角大王銀角大王的金 角一樣能把世界上的物質吸進去?”得到齊聲否定后,筆者又問:“我的眼睛能把語文書吸進去嗎?” 學生答:“不能。”筆者一本正經(jīng)地說:“我說我能! 我能通過眼睛把這本書的內容記到我的腦海中 去。”望著筆者“抓起”“塞入”的手勢,同學們會心大笑。進而筆者一手指著自己的眼睛一手指著課 代表:“我的眼睛能把盧婉敏吸進去嗎?”同學們開 心答到:“能!”“對,通過眼睛我知道了她是個勤奮好學聰明負責的女孩子。”接著再以好差兩生的評價讓學生領會了什么是“放出準確無誤的頻波”, 最后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要學生自己概括對該句 話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直至鈴聲響起還意猶未盡。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確指出:“創(chuàng)造力最能發(fā)揮的條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創(chuàng)造力才能得到開發(fā),學生才能積極主動 參與教學。語文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語文的魅力 在于此,語文課堂的活力也在于此。同一問題,由于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知識素養(yǎng)、心理狀況等等的不 同,得出的答案可能是千差萬別、異彩紛呈的,這 就是創(chuàng)造力的表現(xiàn),也正是我們要悉心呵護和著意培養(yǎng)的。教師要放下唯師是從的尊嚴,尊重學生 的人格和個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學相長的 師生關系,多給學生展開想象的時間和空間,多給學生發(fā)表意見的機會和自由;重視語文課堂教學氛圍營造方法學生與眾不同 的想法,特別是與老師不同的意見;鼓勵學生敢于不屈從于教師,不迷信于權威,不盲從于教材,敢說“我認為”。學生在一種無拘無束自由暢達的空 間,盡情地自由參與自由表達,往往能產(chǎn)生一種寬松、新奇、愉悅的心理體驗,學習興趣高漲,從而誘發(fā)潛在的創(chuàng)造智能,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的火花,展現(xiàn)語文 課堂的無限活力。
【三】
一、古詩詞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只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對于古詩詞的講解也停留在知識點上,單一地要求學生背誦,而忽略了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理解。因此往往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并不能體會到古詩詞的真正意義,導致學生對于古詩詞的學習出現(xiàn)恐懼心理,不能靜下心來認真學習。低年級的古詩詞講解中,教師過分注重背誦和生字教學,將理解詩詞的優(yōu)美意境拋到一邊,學生往往學會了生字,但是對詩詞的含義理解表現(xiàn)為蜻蜓點水。
二、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改進策略
古詩詞教學在小學階段占有很大的比重,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我們應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改正不足,完善教學體制。
1.欣賞朗誦,理解背誦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其思維處于正在發(fā)展的階段,而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記憶力也處在最強的階段。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加強對于古詩詞的背誦和朗讀。讓學生在朗誦古詩詞的同時注入自己的感情,理解作者寫作的心態(tài),這能夠使得學生在古詩詞學習過程中對古詩詞的理解更加深刻,并真正了解古詩詞的文化。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注重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積累,而背誦往往就是學生對于古詩詞積累的最好方法。因此,欣賞朗誦,理解背誦,能夠使得學生在學習小學語文古詩詞的同時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小學階段的古詩詞,多數(shù)是七言絕句和五言絕句,頭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應怎樣讀,需要教師給予很好的指導。教師的示范朗誦對學生理解詩詞具有很大的幫助,重視朗誦是詩詞教學的根本。古詩詞都有嚴格的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行云流水,熟讀還可以促進背誦。
2.合理聯(lián)想,深入理解
古詩詞之所以十分美妙,是因為其運用了精煉的語言而達到了生動的意向,營造出作者當時的氛圍,讓讀者進入遐想之中。在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于古詩詞意境的重現(xiàn),加深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理解。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比如,在教學葉紹翁的《游園不值》時,這是一首著名的描寫春天景色的詩詞,作者從側面描寫了春天的景色。這里的“小扣柴扉久不開”,給學生制造了想象的空間,為什么敲不開門呢?教師可以讓學生設想一下,詩人敲不開門的原因是什么呢?學生開始積極探索這個原因,是外出了呢?還是在院子里干活沒聽到敲門聲呢?這樣一來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一枝紅杏出墻來”一句,為什么只看到一枝紅杏?院子里還有什么景色?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閱歷,逐一想象院子里的景色:生長茂盛的蔬菜,開滿鮮花的果樹,還有一群群的蜜蜂在采蜜,花間還有蜻蜓和蝴蝶的身影,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這是“一枝紅杏出墻來”引發(fā)的思考,由點想到面,由一只杏花想到了院子里看不到的滿園春色。在這樣的想象過程中,一方面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在交流的過程中,還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3.聯(lián)系生活,運用詩詞
中國的古詩詞都來源于詩人的真實生活,能夠體現(xiàn)詩人當時的真實感情。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古詩詞的教學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充滿欲望。在教學賀知章的《回鄉(xiāng)偶書》時,這是一篇描寫詩人回故鄉(xiāng)的情景的詩?梢月(lián)系生活中的具體實例,理解詩詞的寫作佳境。“少小離家老大回”,什么是少小、什么是老大?學生根據(jù)生活中的經(jīng)驗具體理解這句詩,兒童或者更大一點的時候離開了家鄉(xiāng),是什么原因促使離開家鄉(xiāng)的?為什么回來?回來做什么?如今回來的情形又是什么樣?當年的小孩在今天的小孩子眼里是什么形象?村里的孩子怎樣和詩人打招呼的?說明了什么?鄉(xiāng)音和鬢毛都說明了什么?這樣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經(jīng)歷的回顧,回顧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重拾生活的精彩片段,更好地感悟詩詞意境。在學生的學習道路上,小學是一個關鍵的階段。小學語文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尤其對于古詩詞教學來說,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可以直接提高學生對于古詩詞學習的積極性,并使得學生的小學語文成績得到提升。
【四】
小學語文差異教學實踐
一、小學語文差異教學存在的問題
盡管很多教師在授課中已經(jīng)認識到差異教學的重要作用,并且開始重視對差異教學的研究,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還是存在著很多問題,如果不能合理地加以解決,不僅會影響到差異教學的效果,甚至還會嚴重阻礙到語文的教學,筆者認為小學語文差異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教師的理論基礎薄弱
很多教師授課模式的基礎都是在常年的教育工作中所獲得的經(jīng)驗,所以往往會出現(xiàn)教育理論基礎薄弱的情況,尤其表現(xiàn)在差異教學的相關理論知識上,由于這種教學方式較為新穎,教師在以往的教學中接觸較少,所以很多教學在實際的教學中不得要領,或是盲目地照搬照抄其他“無用功”,浪費了大量的教學時間,可是效果并不好。
2.班級人數(shù)的限制
想要保住差異教學的良好效果,需要教師對每一位學生的思想、學習、家庭情況都有所了解,這要求教師拿出大量的時間進行調查和談話,可是現(xiàn)在很多學校的班級人數(shù)設置并不合理,教師也無法完成所有學生的分類,最后只能依靠考試成績來劃分學生的差異性,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點并不了解,導致很多具有潛力的學生由于一次成績不好而被忽視。
3.語文教師對語文學科教學理解不足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墒且恍┙處煵]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忽視了由于學生個體差異性而對教學提出的不同要求,過分的強調教師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課上缺乏足夠的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不僅學習氛圍枯燥、乏味,教學也缺乏對學生的了解和認識。
二、小學語文差異教學策略
1.加強教師理論學習
許多老師深受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一時之間難以適應新時代下的教學理念,這對小學語文教育改進帶來了困難。《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學生是學習主體,老師是教學的主導。由于生活環(huán)境的不同,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也就是所謂的個體差異,所以教師必須關注學生之間的不同之處,實施差異教學。但是目前許多小學語文教師在實施差異性教學時往往是無意識的,這樣的教學方式作用甚微。其原因在于教師并沒有有意識地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專門組織教學。所以學校應組織小學語文教師深入學習《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差異教學的理念,這是非常重要的。
2.差異教學的實施
分組教學是差異教學理念中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觀察學生之間的差異,找出學習問題類似的學生,進行分組式教學。在這短短的四十分鐘教學中,可以有效地縮短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差異教學開展的核心。根據(jù)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需要等不同,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這種分組方式是隨著教學內容和學生的不同特點隨時改變的,有效地將差異教學在教學中開展開來。
3.及時進行教學反思
教學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反思的過程是幫助教師歸納教學經(jīng)驗,總結教學方式的有效方式。在備課過程和課堂教學后,反思會讓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不足發(fā)現(xiàn)和改正,從而不斷地豐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方式。這對于小學語文差異教學來說,也是尤為重要的一點。老師的教學所面對的是整個課堂上不同的學生,因此,在教學中會發(fā)生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由于學生之間的學習方法和思維都大不相同,教師在課堂中對這些問題的處理方法是否得當,是否還有更好的處理方法,怎樣回應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所有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在教學反思中進一步思考,從而不斷提高自己差異教學的水平。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是完美的,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總結經(jīng)驗,不斷優(yōu)化教學中的不足,努力為學生尋找到一種趨于更好的教學方式。目前小學語文差異教學的實踐和探索正處于初始階段,任重而道遠,我們應懷著上下而求索的態(tài)度,盡最大努力完善教育,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繼續(xù)努力的方向。
【五】
摘要:作為奠定語文基礎、塑成語文素養(yǎng)的關鍵階段,小學生語文能力的好壞對其日后的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識字認字能力及朗讀能力等有著重大影響。本文分析了當前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若干理由,并藉此提出了優(yōu)化語文讀寫教學的相關策略,以期同行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 讀寫訓練 教學策略
讀寫結合
讀寫訓練自始貫穿于語文教學的整個過程,也是語文教學階段的重要組成。新課改提倡小學語文教學應走出傳統(tǒng)“灌輸模式”,要以學生全面發(fā)展為主旨,以提升學生語文思維和素養(yǎng)為目標,使學生得以開拓眼界,真正掌握語文學習實質上的策略與技能。
1 小學語文教學普遍目前狀況
1.1學生乏于獨立深思
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忽略理了課堂交流與互動的重要性,花費過多時間來剖析文章,或是為了趕拼教學進度而采取大包大攬的方式對學生“滿堂灌”,使得整堂課下來都是教師獨講、學生盲聽,期間雖有穿插提問,但也沒有空出充分時間讓學生仔細深思,顯與新課標提倡的“以學生為中心”指導理念相悖,同時亦有礙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教學質量難有提升。另外,還有部分教師因教學經(jīng)驗薄淺,從而難以有效把握課堂秩序,加之小學生年齡具有好動、注意力難集中等特性,通常使得教師教學進度突然被迫打亂,教學收效甚微。
1.2教師講授倚重形式
目前小學語文教材入選文章多數(shù)篇幅較短,所以很多教師都直接要求學生通讀,后再對生詞及段意略作提及,至于文章內容的解讀與蘊含的情感則“一筆帶過”。即便是較長的文章,都只作簡要概括,又或是將文章拆解分成若干小結分述,使得文感頓失,難以激起情感共鳴,也與培養(yǎng)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感知與分析能力等語文學科根本目標背道而馳。
1.3課堂忽略語言訓練
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曾就語文學習提出“思想是一方面,表達思想內容的工具又是一方面”。即意味對語文的學習不僅要注重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還要明白作者語言表達的形式。一言蔽之,即要知道作者“寫的是什么”,又要明白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實踐中,部分教師過度倚重對文章段落的拆解,脫離了課程內容和文本語境,導致閱讀教學和語言表達訓練兩相脫節(jié),促成了閱讀和寫作分離等現(xiàn)象,全然忽視了語言表達方式策略的訓練。此情景,可借用崔巒先生的話說,就是“得意而忘言”了。
2 優(yōu)化小學語文讀寫教學的策略研究
2.1巧設理由,放飛思維
置疑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策略之一,于教學實踐中,教師可預先精心設計理由引導學生展開深思,根據(jù)學生年齡和知識水平的特點,靈活把握理由的深度和廣度,再按照課程教材的特點巧妙編排主理由、細理由和拓展性理由,以充分激發(fā)其想象力,點燃求知欲。此外,巧妙設疑還能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認知,從中體現(xiàn)出教育教學中對話式教學、啟發(fā)式教學、學生主體性教學等先進的教學理念。例如,在學習《鳥的天堂》一課時,教師可先行發(fā)出質疑:“同學們是否知道‘鳥的天堂’指的是什么?”“它真的存在嗎?在哪里?”“為什么作者稱此為‘鳥的天堂’?”通過一系列的理由鋪設激發(fā)出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使其能夠圍繞課文內容來積極深思,實現(xiàn)思維的拓展,從而把握住課文脈絡,厘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有益于學生讀寫水平的提升。
2.2創(chuàng)設情境,根植興趣
如在學習《可貴的沉默》一課時,教師可藉“父母的愛”為題目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選取表達父母親恩的詩詞與舒緩、感人的音樂相結合,再配以多媒體演示感人插圖,以此將學生步步引入學習之中,為其深度領悟課文主旨完成情感鋪墊,一面幫助學生深度解讀文章,提高閱讀能力;另一面輔助學生情感塑成,為寫作積蓄素材。
2.3深究文本,拆解補白
如何準確導讀文章、剖析文字,需要教師對文章深度剖析,探索文字之間流露的每一“意猶未盡”,籍此引導學生根植文本,讓這一抹“白”呼之欲出,倘徉于書外,從而提升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擢升教學實效。就如新課標向語文教學提出學生應按照學習需求來采取各種形式搜集資料,充分了解教材文章的寫作背景、文章由來或是創(chuàng)作意圖所在,以拉近與文本的距離,把握住人物情感,激發(fā)學習興趣,強化自主學習之余,也深化了文章解讀的程度,擴大了語文知識的存量。
2.4多維誦讀,情感共生
誦讀的形式不應拘泥于單一或片面,諸如單人誦讀、集體誦讀、分角色誦讀都能夠推動小學生語文讀寫能力的提升。同時,組織誦讀的時間也能夠自主選擇,有如早讀時段、課前導讀、課堂齊讀等。通過誦讀可以增進對文章情感滲入,能夠將文中那份或悲、或喜,或激揚、或低沉的心聲“讀”出來,還能夠將文中深埋著的情感盡情地再現(xiàn)與釋放,使語文課堂真正“靈活”起來。
2.5生活寫作,寫作生活
有了現(xiàn)實生活作為龐大素材基礎,教師可讓學生直接將生活見聞、心得感受寫進作品,基于真實之下產(chǎn)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實感,才能走出“假”、“大”、“空”的傳統(tǒng)詬病,使學生愛上寫作。利用生活這一每日俱新的“活”源泉,將現(xiàn)實生活并入寫作學習中,引導學生更多的關心身邊事物,定期舉辦有如“時事小講臺”這類活動讓學生自由發(fā)表看法,鍛煉口語表達能力與之深思能力。當然,更重要的是藉此使得學生學會了對生活的觀察,繼而為此后的作文寫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與不絕的靈感。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讀寫訓練結合、適度,還要注重學生整體基礎知識的鞏固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在改善教學理念、優(yōu)化教學策略的基礎上,推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以及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拾景玉.小學閱讀教學中“主理由設計”研究[J].江蘇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11).
[2]鄒佳華.小學語文教學的目前狀況及改善策略[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1.
【六】
插上翅膀 快樂飛翔
——如何提高低年級學生看圖寫話的能力
【內容摘要】
小學低年級看圖寫話是作文起步階段的訓練,是培養(yǎng)兒童認識能力、形象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良好途徑?磮D寫話能力的形成要有一定的過程,要靠長期地積累。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內外都要對學生進行有效性指導,為學生創(chuàng)造各種各樣的途徑,幫他們入門,提高他們看圖寫話的能力。
【關鍵詞】看圖寫話 注重觀察 大膽思維
化難為易 興趣入手 暢所欲言
小學低年級看圖寫話是作文起步階段的訓練,是培養(yǎng)兒童認識能力、形象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良好途徑?磮D寫話能力可以說是作文的基本功。我想這項基本功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練就的,也不是一兩堂課就能形成的。它的形成要有一定的過程,要靠長期地積累。完全沒有基礎,沒有方法,沒有積累的看圖寫話課,老師和學生都會吃力,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內外都要對學生進行有效性指導,為學生創(chuàng)造各種各樣的途徑,幫他們入門,提高他們看圖寫話的能力。通過平時的摸索和實踐,我積累了一些方法。
一、注重觀察 看一看
平日里的生活場景,周圍環(huán)境無疑是一幅幅生動的圖畫。奧妙無窮的大自然,色彩斑斕的社會生活為孩子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的鮮活素材。低年級孩子對外面的世界總是充滿著好奇,向往。多多引導孩子們去觀察自然,關注周圍的事物,孩子們會從中獵取到許多感興趣的內容。文學大師魯迅也曾說:“如要創(chuàng)作,第一是觀察。”春天來臨了,我會帶他們去田野里觀賞金燦燦的油菜花;到校園中看看那競相開放的花朵,長滿綠葉的樹木,聆聽那清脆的鳥鳴……面對這美妙的世界,孩子們不可能無動于衷。他們仔細觀察,用心感受。當他們的注意力被某一事物或某一現(xiàn)象吸引住時,有的孩子會興致勃勃地講述,愛思考的孩子會不住地提問。有了情感觸動,就會有傾吐的需要。孩子們會把那些使他們激動、贊嘆和驚奇的東西用自己的話語寫下來。在我上完《找春天》這篇課文后,我?guī)е⒆觽兊叫@中觀察,讓他們摸一摸小草,聞一聞花香,聽一聽鳥叫……自己去校園中找找春天。下面是我們班學生徐文君寫的一段話:春天來了,我們唱著《春天在哪里》這首歌跟著老師去校園中觀賞美麗的景色。我發(fā)現(xiàn)春天在那五顏六色的花朵里,春天在那嫩綠的小草里,春天在那小鳥的叫聲里。我高興地叫著:“我找到春天啦!”你瞧,生活是孩子創(chuàng)作的源泉,外面的世界是孩子最好的課堂,觀察體驗是孩子最真的感受。
二、大膽思維 想一想
有的學生在觀察后,還是把作文寫得很平淡,其原因就是沒有發(fā)揮想象力的作用,只是就物寫物,就事論事。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低年級在進行看圖寫話訓練時,在多幅圖中抽去一幅或出現(xiàn)不完整的圖畫,要求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添畫,推前測后,更能激發(fā)學生去大膽想象。記得一次交流課上,我出示了一張畫,畫中只畫了半個圓,我要求學生在這個半圓上添上幾筆,變成一樣東西,然后展開想象,寫幾句話。后來發(fā)現(xiàn),學生畫的圖有“太陽”、“刺猬”、“烏龜”、“蘑菇”、“小汽車”、
“雨傘”……形形色色的東西,奇思妙想的話語,讀后讓人忍俊不禁。其中應文若寫的 “太陽”的故事,更是讓我心靈一顫,印象深刻。 她畫的是可愛、生動的太陽。她寫道:“星期二下午放學后,我chénɡ著車回家。半路上,我看見太陽zhuī著車子。車子跑到哪,太陽就跟著跑到哪,就這樣跑來又跑去。我下車了,那太陽還在。原來太陽是zhuī著我在跑啊。到家后,我把這件事告訴了爸爸媽媽。他們聽后笑了,我也笑了。”多么富有童趣富有想象力的語言!臺灣作家林清玄寫的《和時間賽跑》中,不是也有與太陽比賽的場景嗎?這場景與小女孩所描寫的畫面多么相像!
三、化難為易 演一演
有些圖片類似于生活片段,我們還可以用演一演來化難為易。有一次我們碰到了這樣的一幅圖:圖上畫著一個孩子躺在病床上,另一個孩子站在病床邊。要求寫一寫他們的對話。(提示:小軍生病了,小明去看他,小軍同桌小紅有事去不了了,請小明代她向小軍表示問候。)當我讓孩子們仔細觀察圖并認真讀提示,然后來說說時,孩子們都面露難色,舉手的寥寥無幾。我忽然靈機一動,請上了兩位學生,一個孩子坐在椅子上當生病的小軍,另一個是來看望小軍的小明,我沒多說什么,只是讓“小明”到門外去。門外的孩子即刻“咚咚咚”敲起門來,“小軍”應聲:“請進!”“小明”推門探頭進來,邊走邊笑著問:“小軍,你的病好點了嗎?”“小軍”面露笑容:“好多了!謝謝你來看我。”“小明”接著說:“本來小紅也要來的,可她今天有事來不了了。叫我代她向你問侯。”“那也請你幫我對她說聲謝謝!”“小軍”笑著說。此時此刻真應該伸出雙手為他們熱烈地鼓掌,動作、表情、語言他們都表現(xiàn)得如此到位。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們?yōu)樽约航鉀Q了難題。當我再問“誰還想演一演?”時,學生們活躍積極。自己表演了,還看了別人的表演,這時再來看圖,靜止的圖畫在學生的眼中、心中必然會“活”起來,“動”起來,這時讓他們看圖說說,再讓他們看圖寫寫,學生們樂此不疲!
四、興趣入手 畫一畫
在指導學生進行看圖寫話時,你會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有這樣的情況出現(xiàn):有的圖畫內容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無從下手;有的圖畫學生不喜歡,觀察的時候就會缺乏主動性;有的圖畫有人物,有景物,學生在寫話時,往往寫了人物,忽略了景物等等。如何解決這些難題,我想到了畫圖畫是低年級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一件事情。美術課上,他們充滿畫畫的熱情,紛紛用畫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熱愛;課間,也經(jīng)?吹剿麄內宄扇涸谝黄鸾涣髯约旱靡獾膱D畫作品,可見他們是多么地喜歡畫畫,在他們心中畫畫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何不先把看圖寫話改成畫圖寫話呢?畫畫是孩子們體驗畫畫樂趣的過程,又是孩子們思考的過程,他要構思畫什么,為什么畫,怎樣畫更漂亮,這又是個觀察和分析的過程。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的作品,都投入了一定的感情,他會急于表達自己的作品,此時再讓孩子們寫話,一定會生動又有感情。
五、暢所欲言 說一說
口頭表達能力是語言實踐的重要工具,是寫話的有力基礎,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低年級教材中每個單元練習都有說話訓練的安排?梢“說”是多么的重要。低年級孩子好奇、天真,思維形象具體,但表達起來缺乏條理性,說起話來有時前言不搭后語或重復。這就要求老師要耐心引導,注重細節(jié)。有些孩子在課堂上表現(xiàn)膽小,不愛說話,但對班級里發(fā)生的事,同學身上發(fā)生的事總愛跑來跟老師說說。說也奇怪,原先連話都說不通的孩子這時候他總能有頭有尾地把事情原委流利地有條理地說下來。其實,平時我們的做法,特別是對調皮,學習不認真的孩子,總沒有耐心聽他把話說完,還會打斷他的話。但你不曾發(fā)現(xiàn)這也個是訓練孩子說話的好機會嗎?課標上也指出:“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見聞,感受、想象說出來,內容具體,感情真實。”意識到這點后,我總是能耐心地聽完孩子們想說的話,還時不時地給他糾正語病。孩子他愿說,而且這些話都是發(fā)自內心的,他能說得那么順溜,也就不足為奇了。后來我還經(jīng)常利用課前幾分鐘鼓勵他們說說班級里發(fā)生的事。這一招真好,有些孩子還會事先進行練說。他們都愿意說著自己在班級里所看到的,所聽到的,還會說出自己心中對這事的看法。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孩子們口頭表達能力,又能使他們在今后看到一些關于班級或同學故事的圖片時,有話可寫。
此外,兒童從小聽故事、愛閱讀,這樣會接受較多的刺激,對他的語言的積累和發(fā)展有很大的幫助。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研究也認為,那些愛聽故事、愛閱讀的兒童,其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比其他小孩要高出一頭。為此,在平時,我經(jīng)常講故事給學生聽,并鼓勵他們自己講故事。為了擴大閱讀面,我還推薦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圖書,如:童話、寓言、兒歌、成語故事等。課標中指出:“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愛好、興趣有選擇地多讀、廣讀。在閱讀時,認認生字,劃劃優(yōu)美詞句,并鼓勵記下來,讓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這樣能促使學生掌握和積累一定的語言材料,為寫話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對低年級學生進行作文起步訓練,教師要注重觀察引導,善于利用資源,充分激發(fā)學生想象,帶領學生實踐,積累寫話材料,讓學生愿說樂寫,使他們能順利地邁上中年級作文的新臺階。我堅信:給孩子一片五彩的天空,他們一定會像小鳥一樣快樂飛翔,一定會用五光十色的筆來描繪美好的生活。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稿
2、陶保平主編、袁文輝副主編:《小學語文教育新視野》,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
3、《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低年級寫話教學》柳文娟
【七】
淺析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的教學
摘要:作為奠定語文基礎、塑成語文素養(yǎng)的關鍵階段,小學生語文能力的好壞對其日后的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識字認字能力及朗讀能力等有著重大影響。本文分析了當前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若干理由,并藉此提出了優(yōu)化語文讀寫教學的相關策略,以期同行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 讀寫訓練 教學策略
讀寫結合
讀寫訓練自始貫穿于語文教學的整個過程,也是語文教學階段的重要組成。新課改提倡小學語文教學應走出傳統(tǒng)“灌輸模式”,要以學生全面發(fā)展為主旨,以提升學生語文思維和素養(yǎng)為目標,使學生得以開拓眼界,真正掌握語文學習實質上的策略與技能。
1 小學語文教學普遍目前狀況
1.1學生乏于獨立深思
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忽略理了課堂交流與互動的重要性,花費過多時間來剖析文章,或是為了趕拼教學進度而采取大包大攬的方式對學生“滿堂灌”,使得整堂課下來都是教師獨講、學生盲聽,期間雖有穿插提問,但也沒有空出充分時間讓學生仔細深思,顯與新課標提倡的“以學生為中心”指導理念相悖,同時亦有礙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教學質量難有提升。另外,還有部分教師因教學經(jīng)驗薄淺,從而難以有效把握課堂秩序,加之小學生年齡具有好動、注意力難集中等特性,通常使得教師教學進度突然被迫打亂,教學收效甚微。
1.2教師講授倚重形式
目前小學語文教材入選文章多數(shù)篇幅較短,所以很多教師都直接要求學生通讀,后再對生詞及段意略作提及,至于文章內容的解讀與蘊含的情感則“一筆帶過”。即便是較長的文章,都只作簡要概括,又或是將文章拆解分成若干小結分述,使得文感頓失,難以激起情感共鳴,也與培養(yǎng)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感知與分析能力等語文學科根本目標背道而馳。
1.3課堂忽略語言訓練
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曾就語文學習提出“思想是一方面,表達思想內容的工具又是一方面”。即意味對語文的學習不僅要注重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還要明白作者語言表達的形式。一言蔽之,即要知道作者“寫的是什么”,又要明白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實踐中,部分教師過度倚重對文章段落的拆解,脫離了課程內容和文本語境,導致閱讀教學和語言表達訓練兩相脫節(jié),促成了閱讀和寫作分離等現(xiàn)象,全然忽視了語言表達方式策略的訓練。此情景,可借用崔巒先生的話說,就是“得意而忘言”了。
2 優(yōu)化小學語文讀寫教學的策略研究
2.1巧設理由,放飛思維
置疑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策略之一,于教學實踐中,教師可預先精心設計理由引導學生展開深思,根據(jù)學生年齡和知識水平的特點,靈活把握理由的深度和廣度,再按照課程教材的特點巧妙編排主理由、細理由和拓展性理由,以充分激發(fā)其想象力,點燃求知欲。此外,巧妙設疑還能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認知,從中體現(xiàn)出教育教學中對話式教學、啟發(fā)式教學、學生主體性教學等先進的教學理念。例如,在學習《鳥的天堂》一課時,教師可先行發(fā)出質疑:“同學們是否知道‘鳥的天堂’指的是什么?”“它真的存在嗎?在哪里?”“為什么作者稱此為‘鳥的天堂’?”通過一系列的理由鋪設激發(fā)出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使其能夠圍繞課文內容來積極深思,實現(xiàn)思維的拓展,從而把握住課文脈絡,厘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有益于學生讀寫水平的提升。
2.2創(chuàng)設情境,根植興趣
如在學習《可貴的沉默》一課時,教師可藉“父母的愛”為題目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選取表達父母親恩的詩詞與舒緩、感人的音樂相結合,再配以多媒體演示感人插圖,以此將學生步步引入學習之中,為其深度領悟課文主旨完成情感鋪墊,一面幫助學生深度解讀文章,提高閱讀能力;另一面輔助學生情感塑成,為寫作積蓄素材。
2.3深究文本,拆解補白
如何準確導讀文章、剖析文字,需要教師對文章深度剖析,探索文字之間流露的每一“意猶未盡”,籍此引導學生根植文本,讓這一抹“白”呼之欲出,倘徉于書外,從而提升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擢升教學實效。就如新課標向語文教學提出學生應按照學習需求來采取各種形式搜集資料,充分了解教材文章的寫作背景、文章由來或是創(chuàng)作意圖所在,以拉近與文本的距離,把握住人物情感,激發(fā)學習興趣,強化自主學習之余,也深化了文章解讀的程度,擴大了語文知識的存量。
2.4多維誦讀,情感共生
誦讀的形式不應拘泥于單一或片面,諸如單人誦讀、集體誦讀、分角色誦讀都能夠推動小學生語文讀寫能力的提升。同時,組織誦讀的時間也能夠自主選擇,有如早讀時段、課前導讀、課堂齊讀等。通過誦讀可以增進對文章情感滲入,能夠將文中那份或悲、或喜,或激揚、或低沉的心聲“讀”出來,還能夠將文中深埋著的情感盡情地再現(xiàn)與釋放,使語文課堂真正“靈活”起來。
2.5生活寫作,寫作生活
有了現(xiàn)實生活作為龐大素材基礎,教師可讓學生直接將生活見聞、心得感受寫進作品,基于真實之下產(chǎn)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實感,才能走出“假”、“大”、“空”的傳統(tǒng)詬病,使學生愛上寫作。利用生活這一每日俱新的“活”源泉,將現(xiàn)實生活并入寫作學習中,引導學生更多的關心身邊事物,定期舉辦有如“時事小講臺”這類活動讓學生自由發(fā)表看法,鍛煉口語表達能力與之深思能力。當然,更重要的是藉此使得學生學會了對生活的觀察,繼而為此后的作文寫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與不絕的靈感。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讀寫訓練結合、適度,還要注重學生整體基礎知識的鞏固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在改善教學理念、優(yōu)化教學策略的基礎上,推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以及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拾景玉.小學閱讀教學中“主理由設計”研究[J].江蘇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11).
[2]鄒佳華.小學語文教學的目前狀況及改善策略[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1.
【八】
淺談小學三年級起步作文教學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這話不假,一提起三年級作文,作為剛接手三年級語文教學的我叫苦不迭。學生們覺得白紙一張,茫茫然無從下手。我通過近一年執(zhí)教三年級語文,倒覺得白紙一張好比劃,要使學生不怕作文,不為作文頭疼,在作文教學中是有一些門道的。
一、
培養(yǎng)學生習作興趣,這是寫作之根本。
孩子們經(jīng)過小學兩年的學習,觀察,腦子里積累了不少的材料、優(yōu)美詞句?墒怯捎趧傔M入三年級,習作要求由一、二年級時問答式,改成文章的格式,很不適應,對作文感到頭疼,無所適從。因此作文教學時挖掘學生頭腦中的材料,對學生作文相當重要。在三年級的第一次作文教學時,我就規(guī)定了孩子們習作內容,全班同學都寫同一個內容和主題,我?guī)ьI著孩子們一段一段的寫作,最后把各部分連起來,就組成了第一次學生作文。通過這次作文后孩子們對作文有了一定了解,同時也覺得作文不可怕,反而覺得是一件很輕松的事情。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逐漸改變方法,慢慢的由第一次的全班一樣的作文,變?yōu)閷W生有獨特感受的作文。
二、積累寫作材料,是寫作之源。
常言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其中道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文章源于豐富的語言積累。只有語言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筆下生花。否則心中縱有萬般思緒,筆下也難有片言只語。修訂版《小語教學大綱》十分強調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并明確規(guī)定:小學階段學生背誦優(yōu)秀詩文不少于150篇,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50萬字。課外閱讀量比原來增加了1/3左右。這項規(guī)定,體現(xiàn)了近年來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重大突破,也是徹底改變作文教學現(xiàn)狀的一把金鑰匙。我用科學的方法激勵,指導學生積累生活經(jīng)驗,鼓勵他們熱愛生活,積極參與生活實踐,切實體驗生活的方方面面,為寫作開啟鮮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每次作文教學之前我都會讓孩子們去觀察體驗與這次作文相關的事物和事情,必要時我會親自給孩子們找材料。如第六冊第一單元作文就是寫花,可是在我們這里那時很多話都沒開放,于是我通過網(wǎng)絡搜集圖片介紹有關知識,讓孩子們對這些花有感性認識,這樣一來孩子就有材料可寫了。再如“動物小檔案”教學,我想讓孩子回家觀察家里的動物羊、狗、雞、鴨之類,了解他們的外形和生活習性,以及自己和他的之間的故事。這樣一來作文就不難了。學生的頭腦當中只有了這些豐富的生活積累,才能寫出這樣情真意切的文章。同時,我讓學生開辟廣闊的課外閱讀天地。采取多種形式激勵學生運用在課堂上學到的讀書方法,廣泛涉及各種題材,各種體裁的課外讀物,充分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學習豐富多彩的表達方式。
三、 觀察、說話、思維、表達同步發(fā)展,這是寫作之法。
三年級學生年齡小,生活閱歷少,加上平時沒有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或是觀察不得法,在寫作中普遍存在“無話可說”的現(xiàn)象。因此我在教學實踐中,選擇學生可感可看的事物,教給觀察方法,我先讓學生觀察靜物為主,注意觀察順序和觀察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如文具盒、臺燈、教室、自己的房間等。接著,擴大觀察范圍,從室內到室外,由靜到動,從顏色、形狀、大小到發(fā)展變化,從看、聽、想等方面寫動態(tài)片斷。如指導寫“我們學校的花壇真美”片斷,我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觀察,并要求按一定的順序,如有個學生這樣寫:“這個花壇座落在一年級教學樓的前面,一條馬賽克鋪成的小路直通一年級教室,把花壇分成大小不等的兩邊。春天,萬物復蘇,小草兒探出了嫩黃的腦袋,圓球型的小榕樹伸展著腰枝,假檳榔露出春的笑臉,好像在和教室比高低;ú輦冇械膰蓤A形,有的圍成棱形,有的手拉著手頭挨著頭,在竊竊私語。只要你細細一瞧,還有蝴蝶和蜻蜓在翩翩起舞呢!”學生觀察清楚了,就得讓學生觀察到的東西說出來,這常常是容易被忽視的環(huán)節(jié)。葉圣陶先生認為:“作文是寫話,把要說的寫下來就是文章。”因此,把觀察到的事情說出這一環(huán)節(jié)非常重要。我經(jīng)常讓學生把觀察到的按要求說一、二段話,同桌互說互評或通過口頭作文比賽,賽后評議。學生說的,其實也是形象畫面的觀察在頭腦中建立之后如何用語言文字表述的問題,這就是學生的思維。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提高,又可以反過來解決學生觀察時因受時間、地點、角度的限制而產(chǎn)生的困難,可應用思維方法去完善事情的全過程,豐富寫作內容,使表達更完整。
四、教師下水作文,是學生習作之藍本。
三年級的學生剛接觸寫作文,很多方法和技巧根本沒有,因此例文就成了他們學習的模本,在每次作文時,我都會寫或選擇相關文章,讓孩子們學習,找出那里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并要求孩子學習這些方法,運用到自己的之中,畢竟是三年級初始作文,孩子的創(chuàng)新根本沒有,能夠仿寫,并達到一定的要求就相當不錯了。
五、 看準作文類型,在選擇題材上注意寫具體,這是寫作之巧。
雖然三年級只是作文的起步,但各種類型的作文基本上已露出“原形”。我在指導上很注意從寫人、記事、寫景、狀物、想象文等五種形態(tài)入手,抓住它們最普遍的規(guī)律進行歸類指導,在選題上注意專一性訓練。如我讓學生用總述句寫一段話或一件事,先總后分,讓學生圍繞一個中心把事情寫具體。又如,用總結句“媽媽真是個勤勞善良的人”在一段話或一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讓學生根據(jù)總結句從日常工作生活中有條理地抒發(fā)自己的感受。在關心與被關心,愛與被愛中找到媽媽的可親之處。想象是學生創(chuàng)新的靈魂,想象作文是新生的又是極有潛力的作文流派。我在教學中特別注意這類作文的指導。如編寫童話故事,展開想象續(xù)寫結尾等。我抓住少年兒童喜歡幻想的特點,引導他們留心觀察周圍的生活,從生活實際中捕捉材料,運用夸張、擬人手法來編寫童話,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分辨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讓他們在童話中受到教育。
總之,三年級的作文還剛剛是個起步,有時確實是使人感到無頭無序,無從下手,但只要我們當老師的多一份心,講究一下方法,相信會給學生帶來一片芳草地。
【九】
激勵教育下小學語文教學的應用
摘要:第斯多惠曾經(jīng)說過:“教師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教授本領,而在于喚醒、激勵。”由此可見在教學中運用激勵教育才是真正的教學藝術。本文主要對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簡單地探究。
關鍵詞:激勵教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人們越來越重視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教師要對教學進行反思,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經(jīng)過對小學生生理和心理的分析筆者發(fā)現(xiàn),他們的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對未知的事物充滿了好奇,渴望受到表揚和鼓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要運用激勵教育進行教學,進而使他們更好地進行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以下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激勵。
一、利用語言激勵學生
語言是一門藝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語言對學生進行激勵。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其在小學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以教師的講解為,即教師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對教材的內容進行講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很少會和學生進行互動,這就降低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降低了教學的有效性。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與學生進行互動,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互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樣化的語言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例如:在講解《爬山虎的腳》這一篇文章時,教師可以運用語言對學生進行激勵。教師可以讓學生依次對文章的某些片段進行朗讀。等學生朗讀結束后,教師可以對他們的朗讀進行評價,如非常好、感情很豐富、不錯、很棒等,通過這樣的表揚和鼓勵,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使他們更好地進行學習。
二、榜樣激勵
榜樣的力量是無限大的。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而榜樣是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榜樣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對人們產(chǎn)生影響,其具有春風化雨的力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榜樣激勵法進行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要為他們樹立一個好的榜樣。例如:在講解《爬天都峰》這一篇文章時,教師可以運用榜樣激勵法進行教學。在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講一講自己都爬過哪些山,并且在爬山的過程中發(fā)生了哪些事。有的學生說:“我和父母一起去過阿爾山森林生態(tài)旅游區(qū),我見過阿爾山,但沒有爬過。”有的學生說:“我爬過大黑山,其位于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東南,燕山山脈努魯爾虎山中東部,有大小山頭近百座。我只爬了一半就沒力氣了。”有的學生說:“我爬上過大青山。在中途我休息過很多次,也有很多次想要放棄,不過我都堅持下來了。”教師可以讓登上過山頂?shù)膶W生具體講解一下自己的攀登過程,這樣可以使學生感受到登山的艱辛,可以使他們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文章的內容。教師可以對登上過山頂?shù)膶W生進行表揚。本篇文章主要描寫了作者和父親去爬天都峰,在路上偶遇了一位老爺爺,在相互鼓勵中三個人都爬上了天都峰。本篇文章中,作者和老爺爺互為彼此的榜樣,進而二人都登上了峰頂,通過對本篇文章的學習,學生可以感受到榜樣的力量。
三、開展多樣的活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與語文相關的比賽,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以使他們更好地進行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基本每篇文章中都會有一些陌生的字,因此在講解完幾節(jié)課的內容后,教師可以開展一次字詞記憶比賽,這樣可以使他們在比賽中鞏固自己學到的字詞。閱讀和寫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朗誦比賽和寫作比賽,這樣可以提高他們的朗誦水平和寫作水平,可以使他們在比賽中提高自己的各種能力。比賽就會有輸贏,因此教師要對獲勝的學生進行獎勵和表揚,這樣可以使他們更好地進行比賽。為使每個學生都可以在比賽中獲得成功的感受,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差異化的比賽,如字詞記憶比賽中,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分組,進而保證小組成員之間的能力基本一致,這樣可以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比賽中。例如:在學完《竊讀記》《小樹苗與大樹的對話》《走遍天下書為侶》《我的“長生果”》這四篇文章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字詞記憶比賽。在比賽之前,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組。這四篇文章中有一些較難的字,如腋、轆、婪、豫、趟等。在字詞記憶比賽中,對于一些基礎較差的小組,教師可以適當?shù)剡M行提醒;對于一些基礎較好的小組,教師要讓嚴格地遵守比賽的規(guī)則。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使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成功。結合以上的論述我們可以知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激勵法進行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使他們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語言對學生進行激勵;教師可以運用榜樣激勵法對學生進行激勵;教師可以在各種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激勵。
參考文獻:
[1]柳德明.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4(30):6-7.
[2]楊樹秀.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25):6-7.
[3]安艷玲.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現(xiàn)代婦女旬刊,2014(3):182-182.
【十】
新課改的小學語文高效預習方法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預習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小學生學習效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本著學生主體原則、循序漸進原則、適度原則,深入分析當前學生預習存在的問題,通過優(yōu)化預習作業(yè)布置、合理利用批注、加強監(jiān)督指導等方式,提升學生預習的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預習;重要性;現(xiàn)狀;對策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習是課堂教學的前奏,是學生學知識、打基礎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有效的預習,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還可以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對教師的課堂教學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時也會產(chǎn)生一定的疑問,這樣,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才會有的放矢,積極地思考和分析問題,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而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對學生的課前預習不夠重視,或者說是對學生的課前預習監(jiān)督和指導作用不夠,最終使得學生的預習效率低下,難以為后續(xù)的課堂教學做好鋪墊。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預習的重要性
1.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發(fā)展的社會背景下,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已經(jīng)成為了教師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掌握技能和方法遠比掌握知識更加重要。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過度重視知識傳授的教學模式,往往會影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而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自主預習,將預習作為學生的家庭作業(yè)之一,讓學生在鞏固舊知識之后,自主預習教師下節(jié)課要講解的內容,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具有重要促進作用的。2.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習效率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將這句話放在小學語文的課前預習中,我們可以說:有效的預習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成功的一半。誠然,預習是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預習,可以提前對要學習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和感悟,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基本可以掌握教學的關鍵內容,在學生預習的背景下,教師的課堂教學所起的作用不是對知識的剖析,而是對學生既有知識的鞏固。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教學的內容,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拓展,不斷提高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在這個過程中,認真預習的學生能夠緊跟教師教學步伐,獲取更多的知識,促進學習效率的提升。
二、小學語文高效預習的方法
1.優(yōu)化預習作業(yè),提高預習質量小學生年齡小,在學習的過程中尚未形成系統(tǒng)化的思路。因此,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學生一般不懂得如何安排預習,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合理安排學生的預習任務,讓預習作業(yè)成為學生課外作業(yè)之一,為培養(yǎng)學生好的預習習慣,提高預習的質量奠定基礎。在預習作業(yè)的安排上,教師應當從字詞、朗讀以及質疑等方面入手:首先,在字詞的預習上,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強學生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尤其是對于一些意思相近的詞語,學生要能夠靈活辨析運用。例如,在學習《愛如茉莉》一文中:“恬靜、靜謐、安靜、幽靜”的辨析運用,教師可以選取以下幾個句子:①媽媽睡在病床上,嘴角掛著的微笑。②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一切都浸潤在生命的芬芳與光澤里。③喧鬧的教室一下子了,原來班主任劉老師來了。④夜深了,只聽見小蟲啾啾,蛙鳴聲,小村顯得一片。通過這四個句子的練筆,學生對相關的詞語會有更加深刻的認知,能夠靈活運用,提升學生的預習效率。其次,重視朗讀。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預習重在朗讀,朗讀可以增強學生語感,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由于預習是在課前進行,教師沒辦法進行現(xiàn)場的監(jiān)督和指導。因此,筆者在給學生制定朗讀任務的過程中主要通過以下兩方面進行:一方面,確定家長在孩子朗讀過程中的責任,充分發(fā)揮家長的監(jiān)督和管理作用;另一方面,讓家長把孩子的朗讀用手機錄下來,發(fā)在班級群里,這樣就可以有效地避免一些投機取巧的心理存在,督促學生朗讀,提升學生預習效率。第三,引導學生質疑。俗話說:學成于思,思源于疑。對于學生的預習而言,懂得質疑,表明學生已經(jīng)明白了文章的真實含義。因此,筆者在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的過程中,往往要求學生將自己不懂的問題標注出來,并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提問。這種引導學生質疑的方式,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全面提升學生的預習效率。
2.合理利用批注,掌握預習方法批注,是學生預習過程中積極思考的直觀體現(xiàn),同時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在小學語文預習指導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科學合理利用批注預習,將自己在預習中不懂的、想說的都寫下來,這樣,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對教師的教學內容才會有更加深刻的認知,同時對于不懂的問題能夠及時提問,避免遺忘。例如,教師在給學生布置《火燒云》的預習任務時,就可以讓學生將自己對火燒云的感受通過批注的形式表達出來,甚至還可以通過繪畫的方式,將自己對火燒云的認知畫出來,這種自由開放的批注形式,有利于打開學生的預習思維,讓學生有更加廣闊的思考空間,同時有利于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提升預習的質量。
3.檢查預習效果,積極鼓勵肯定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檢查作業(yè)是督促學生預習的強有力手段。因此,對于學生的預習效果,教師是必須要檢查的,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部分存在惰性的小學生偷懶。在預習作業(yè)檢查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本著“鼓勵、肯定、表揚”的心態(tài),激發(fā)學生在預習過程中的興趣,讓學生在下次預習的過程中有更加積極心態(tài),形成爭優(yōu)創(chuàng)先的學習氛圍,為培養(yǎng)學生好的預習習慣,提高預習的有效性奠定基礎。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預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就要求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應當客觀地認識到當前預習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新預習的方法,不斷提高學生課前預習的有效性,促進小學生預習的高效運行。
參考文獻:
[1]王鳳.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的預習方法[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08).
[2]郭寶琳.淺談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預習[J].新課程(中學),2012(02).
【十一】
如何激發(fā)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
摘要:語文課堂教學充滿活力,學生能有趣而深入的學習,也能有效拓展延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因此要激趣導入不容忽視,課外信息充實課堂,范讀有力感染學生,課堂交流要樸實,真誠的評價激勵學生。
關鍵詞:激發(fā);小學語文;課堂;活力;延伸
語文課堂教學充滿活力,學生才能有趣而深入的學習,也能有效拓展延伸,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一、激趣導入不容忽視
一堂課的導入太重要了,導入直接關系著一堂課的成功與否。一般情況,我大多是激趣導入新課。如在教學《詹天佑》這篇課文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當我們坐火車去八達嶺,途中路過青龍橋車站時,會看到這樣一座銅像,他目光炯炯,正視前方,神情剛毅自若,你們知道他是誰嗎?還如在《你,浪花的一滴水》一文教學時,我先引出“英雄”的話題,學生很感興趣,他們談了自己從電影、電視、課外書中看到的人物,大多是征戰(zhàn)沙場、武功高強、頂天立地、捍衛(wèi)民族尊嚴的英雄,如鄭成功、蘇武、董存瑞、嘎子、雨來、小夜鶯等。那么,如果說武功不高強的人就不算作是英雄了嗎?學生說法不一,有的認為熱愛祖國、對祖國有貢獻的就是英雄;有的學生認為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人也是英雄;樂于助人、拾金不昧的人也是英雄等。今天我們也認識一位平凡而偉大的一位英雄,他是誰呢?打開課文,我們來學習這位英雄的精神,出示課題,《你,浪花的一滴水》,這樣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導入新課,為學生入情入境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氛圍。
二、課外信息充實課堂
我上課不僅僅是講授課文內容,還對課文中涉及的一些課外知識都要講,讓學生收集信息,充實課文。如我在教《我站在鐵索橋上》這篇課文。在課前收集到大渡河、鐵索橋、紅軍長征等資料,學生挺認真的,收集到了比書上小資料更為詳細的資料,這樣通過學生交流,學生對文中涉及的相關術語熟悉了,的確感到內容好理解了,使學生知道作者站在鐵索橋回憶了當年紅軍長征奪取瀘定橋的激烈戰(zhàn)斗場面。在教學《詹天佑》這篇課文時,學生大多根據(jù)課文小資料來說詹天佑所處的時代、生平等。而我補充了學生沒有交流的內容:清咸豐十一年三月十七日(1861年4月26日)誕生。廣東南海人,為南?h民籍。1905年到1909年,為發(fā)展商業(yè),清政府決定修筑京張鐵路。詹天佑被派主持修路,先任總工程師兼會辦,后升任總辦兼總工程師。該路自北京至張家口,穿越軍都山脈,地形險峻,工程異常艱巨,長約200公里,為通往西北之要道。為爭奪修路權,英、俄兩國相持不下,清政府決定自力修筑,但缺乏信心。外國人紛紛議論,認為中國無力完成此路修筑工程。他面對著外國人的譏諷,以大無畏氣概,率領全體筑路人員,知難而進,詹天佑為了振興鐵路事業(yè),和同行一起成立中華工程師會,是工程師有團體組織之始,并被推為會長。這期間,他對青年工程技術人員的培養(yǎng)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為作出榜樣外,還勉勵青年“精研學術,以資發(fā)明”,中華工程師會的成立對展學術交流活動和推動科學技術事業(yè)的發(fā)展起到了突出作用為,在當時營造了一種積極的學術研究的風氣,齊心為國爭光。這些課外信息激起學生對了解詹天佑一生偉大業(yè)績的興趣。當然對其他的資料學生收集不充分、不全面時,我也會做一補充。比如課文中出現(xiàn)的一些歷史、地理知識、名人、典故、寓言故事、成語故事、國內外大事等等,補充了學生課外知識,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范讀有力感染學生
朗讀訓練指導能否達到預期效果,范讀起著重要作用。好的范讀,可以達到能讓學生幾乎看見人物的形象,聽見人物的聲音,更能領會老師的感情,進一步感受文章的內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潛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學生,提高學生朗讀的興趣。我在教學《船長》一文時,通過范讀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想象船身被撞開了窟窿,船被海水包圍著,海水肆虐地涌向船艙的緊張情景。我給學生大聲地范讀,學生聽得那么仔細,又指名學生讀,最后齊讀,仔細體會船長哈爾威面對危險所表現(xiàn)出來的鎮(zhèn)定自若,以及他讓婦女兒童先走,船員斷后,唯獨沒考慮到自己的獻身精神。此時此刻“他仿佛不是在給人而是在給災難下達命令,一切似乎都在聽從他的調遣。”當哈爾威隨著輪船一起緩緩沉入海底時,學生們被徹底感動了,他們強烈地感受到哈爾威那忠于職守,舍己為人的高尚靈魂,以及尊重婦女,愛護兒童的人性美。學生對哈爾威的崇高精神的贊美,是學生的認識過程,也是思維的過程。學生不斷提高認識,同時也發(fā)展了思維。
四、課堂交流要實在
最大限度地將課堂交還給孩子,把交流的機會還給孩子。老師要做的是引導他們認真閱讀文本,分析人物個性品質,揣摩作者情感。有時也需要從生活中感悟。這樣在課堂交流中更顯得實在有效。在教《楊震暮夜卻金》時,我問學生:“你覺得楊震是一個怎樣的人?”個別學生只是蜻蜓點水式地說一下,“清廉”之類。而張勇同學聲音洪亮地說:“光明磊落,不貪不占。”我說道:“你的回答很實在,能說說其中的原因嗎?”這位學生平靜地說:“因為楊震在當時上任經(jīng)過昌邑時官至東萊太守,而面對過去推薦過的老熟人昌邑縣令王密,在深夜懷里揣著重金,并說沒人知道,讓楊震收下,但楊震以‘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說沒人知道!來回答,這蕩氣回腸的話語而讓人敬佩。后來他做官清正廉明,被提拔到朝廷歷任太仆和司徒等職,頗受朝廷重用,更令人欽佩。”他的交流贏得了雷鳴般的掌聲。從樸實有效的交流中,真正掌握了楊震的為人及光明磊落、清正廉明的高貴品質。
五、真誠的評價激勵學生
一節(jié)課,教師好的評價能讓學生喚起他們學習的激情,產(chǎn)生莫大的興趣和動力,品嘗到成功的喜悅,讓評價真正起到應有的效果?傊,語文課堂教學充滿活力,學生才能有趣而深入的學習,也能有效拓展延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為學生發(fā)展奠定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豐.生命因課堂而精彩.甘肅民族出版社,2010年3月:90-99.
[2]劉敬發(fā).教學創(chuàng)新探索與實踐.黑龍江出版社,2013年5月:14-15.
[3]葉圣陶.如果我當教師.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年4月:48-66.
[4]張桂梅.語文課堂教學“拓展延伸”教學策略[J].素質教育論壇,2009(12):25-27.
【十二】
新課程中小學語文課堂發(fā)言的策略
摘要:有效的課堂發(fā)言對于融洽師生關系、形成和諧課堂氛圍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探索新課程下小學語文課堂發(fā)言引導的策略,促使學生發(fā)表見解,活躍課堂氣氛,讓每個學生健康自信地成長。
關鍵詞:語文;課堂;發(fā)言;引導;策略
《語文課標》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每一個公民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著重使學生在傾聽,表達和應對等能力方面有所發(fā)展,提升學生人與人之間友好交際的素養(yǎng)。”縱觀當前小學語文課堂發(fā)言的現(xiàn)狀,還存在著不盡人意的地方,在實行新課改的今天,落實有效的課堂發(fā)言策略已迫在眉睫,這不僅是新課程對教師的要求,同時也是學生、教學的需要。
1營造氛圍,敢于發(fā)言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適時營造寬松的課堂,因地制宜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和諧的學習氛圍,給他們提供自主互助的交流空間,都能夠保障學生發(fā)言的有效進行。如語文特級竇桂梅老師已經(jīng)給我們作出了榜樣,以下是她在學生發(fā)言過程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語句:謝謝!親愛的同學們;你們真了不起,給他掌聲;你想到了老師沒想到的,這么豐富的想象力,我為你點贊。竇老師不僅注重的是對發(fā)言中學生的一視同仁,既熱情又耐心,一切都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而且對回答正確甚至精彩的加以表揚并順勢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對回答錯誤的學生則溫和地進行引導啟發(fā),可謂循循善誘,讓學生如坐春風,使學生在課堂發(fā)言中學得更專注了。因此,我們應當鼓勵孩子暢所欲言!培養(yǎng)孩子舉手發(fā)言的“氣質”,促使他們想發(fā)言、敢發(fā)言,敞開胸懷,暢學生所想,言學生所思,給學生們發(fā)言機會,帶動他們積極的內心。只有這樣,老師才能知道他們是不是真正理解了。其次,針對一些較為內向,不太敢說的學生,走入孩子內心,幫助他們打破發(fā)言的緊張感,給他們信心之氣,逐漸克服這種膽怯。同時,對于課堂發(fā)言,教師也要打破發(fā)言的壟斷現(xiàn)象,切記把機會只留給一些“尖子生”,時常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宗旨,切切實實抓住好每一次機會,鼓勵好每一次發(fā)言,把握好每一位學生,讓學生都敢于發(fā)言。
2創(chuàng)設情景,樂于發(fā)言
教師要想讓學生愛上發(fā)言,要吃透教材,抓住課文中最有特色、最核心的地方加以鉆研點化,融入自己的情趣,創(chuàng)設情景,找準突破點,唯有對教材的理解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他們的發(fā)言,才能高屋建瓴,運用自如。比如,在執(zhí)教蘇教版五年級上冊《小小新聞發(fā)布會》口語交際一課中,為了激發(fā)學生樂于發(fā)言的欲望,課前我讓學生分組留心電視、廣播等新聞媒體機構,了解他們的新聞發(fā)布會現(xiàn)場是如何布置的,需要哪些設備,通過對這種發(fā)布會的了解,讓學生將教室作為載體,也來布置一個“小小新聞發(fā)布會”的會場,學生忙于會場的裝飾,在真正交際過程中,有了這樣真實情景的模擬創(chuàng)設,學生激情一下子被煥發(fā)出來,爭著搶著要與同學進行交流。又如,教學蘇教版六年級下冊《天游峰的掃路人》一課時,一開始并沒有直接進入文本,而是抓住了這樣一個問題導入:請同學們回憶回憶,我們學過哪些寫人的文章?學生紛紛舉手說道:聶榮臻元帥,總統(tǒng)林肯,科學家斯帕拉捷,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等,這些人物有什么特點?學生感悟出都是一些偉人、名人。但是今天我們學習的一課掃路人,你們覺得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此時的班級,熱火朝天,相機讓學生前后四人一小組討論交流。討論完成后,學生迫不及待地舉手發(fā)言,爭著搶著表達自己的見解,有學生說:“他有著名人一樣的崇高品格”;有學生說:“我們平時寫作傾向于寫身邊的人,透過這個例子,就是教會我們如何在平時的習作過程中去寫好一般人”;還有學生說:“平凡人做出了像偉人一樣的不平凡”等,此時的每個學生,都興趣高漲,思維一下子打開了,你一句我一句,好不熱鬧。通過這樣情景的創(chuàng)設,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交流中體會到了掃路人的不尋常,既學得輕松,又學得扎實。
3搭建平臺,勤于發(fā)言
如何利用有效的平臺、載體促進小學語文課堂發(fā)言是擺在每一個老師面前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伴隨著新課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落實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的根本目的,同時,在積極倡導“平等互動”的師生教學過程中,有效的課堂發(fā)言是實現(xiàn)這一系列目標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們有必要站在一個新的高度去重新審視“課堂發(fā)言”這一普通而又非凡的教學技能,去重新定位在新的歷史時期下,如何將這一技巧滲透進教學中,內化到學生內心。努力通過教師的啟發(fā)、引導,適時搭建合適的教學平臺,讓學生多探索,多發(fā)言。如,在執(zhí)教蘇教版六年級下冊《古詩兩首》這一課時,打破常規(guī),設定了以下教學目標:一是通過微課學習能理解、掌握詩句中重點詞語、詩句的意思;二是通過合作學習憑借詩歌語言文字,感受石灰與梅花的品質、體會作者的感情;三是通過自主探究,體會相關寫法,并能運用。本課教學,放手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互問互答中發(fā)現(xiàn)疑點,發(fā)現(xiàn)奧秘。在本課快要結束時,相機拋給學生這樣一個問題:這兩首古詩它們也有相同的地方,請同學們小組合作探究探究相同的地方在哪里?此時同學們熱情高漲,談了一系列的發(fā)現(xiàn):一是兩首詩都用了“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二是都是自喻詩,將石灰和墨梅比喻自己;三是兩首詩都有“清”字等。學生在這樣的平臺中發(fā)揮出了潛能愛上發(fā)言,勤于發(fā)言了。在這樣的格局中,教師不再是教學知識的傳授者,而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著,促進者,文本的探索者,平等的對話者,是理解和使用教材的研究者,這對維持、控制好課堂秩序,調控、落實好課堂教學起到了鋪墊的作用,真正把以“微課、小組合作”的有效平臺落實到了小學語文課堂發(fā)言中。總之,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堂發(fā)言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了師生的互動交流,達成了各項教學目標,落實了新課程提出的有關要求。同時,本文積極從課堂氛圍、課堂情景、課堂平臺等多方面提出實施課堂發(fā)言的策略,期盼能給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師獲得啟迪,真正使學生“敢于發(fā)言、樂于發(fā)言、勤于發(fā)言”。
參考文獻:
[1]賴禮瑚.關注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x.2.
【十三】
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主導作用
摘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真正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引導學生利用工具書,掃清閱讀時的字、詞障礙,查找資料對所學課文時代背景有全面了解,通過閱讀批示理清文章條理,找出疑難問題。二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閱讀,探索語言文字的內涵,通過反復閱讀,揣摩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悟出自己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
關鍵詞: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主導作用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閱讀應當是學生自主獲得知識感悟,接受實踐閱讀的過程,教師給予的是指導,在閱讀中接受情感的教育,思想的升華,獲得真實性的閱讀感悟,才是閱讀教學的重點。”那么,如何去充分發(fā)揮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抓起:
1興趣導入,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情境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在開展教學內容前,加強課前導入,有助于學生提前熟悉課堂,加深對課堂學習主題的了解。尤其是利用多媒體手段導入新課時,可以啟發(fā)學生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促進學生主動地,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同時能夠讓學生產(chǎn)生學習興趣,迅速進入課堂角色,積極投身學習情境。巧妙地加以引導(圖片、問題、影音片斷),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教學《草原》一文時,教師可以巧妙借助多媒體,播放《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在學生聆聽音樂的過程中,利用課件展示遼闊無邊的草原景象,讓學生在歌聲與圖片的熏陶中,感受草原之美。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有感情地朗誦課文,讓學生在觀看完課件之后,有感而發(fā)。在感受了草原之美以后,教師巧妙導入,抓住學生的興趣,進行提問,誰看過草原,你腦海中的草原是什么樣子的?作家老舍先生又是怎么描繪我們美麗的大草原呢?通過開篇設疑的教學方式,能夠巧妙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好奇心,在學生帶著好奇心去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就會進行思考,教師在學生閱讀之后,進行提問,你們讀到了什么,這樣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在閱讀中獲得知識。
2指導質疑,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則誘發(fā)探索。提問式教學活動是依托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學來實現(xiàn)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提問以及思考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以“學生”為主體為教學設計主線,讓學生在實際課堂中,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讓學生將思維中抽象概念轉換為具體的問題,進行提問。因為具有疑惑的部分,學生才會產(chǎn)生想要探索的沖動,這樣才能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在疑問探究中獲取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引導要講究藝術性。在語文學習中教師還可以設置任務,讓學生自主組織教學互動,參與學習,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教師可以在課程開始前讓學生先進行預習,熟悉課文內容,制定計劃,讓學生親身體會課文中的角色的特點,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讓五名同學分別扮演課文中的重要任務,其余的同學充當旁觀者,五名同學根據(jù)課文的內容進行表演,整整一堂課下來,效果非常好,關鍵人物的性格特點顯而易見,并且五個人物扮演者對課文的內容熟練掌握,并且拓展了不少的課外知識,給其余同學帶來了知識的累積,這樣不僅調動了全班同學的積極性,而且讓學生在一個輕松愉快地環(huán)境下就將課文熟練掌握,并且了解了情節(jié)脈絡,故事背景。像這種有故事內容的課文,教師創(chuàng)造一定的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進來,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自主開發(fā),想象,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所以,教師依據(jù)教材課文內容的不同,可以設定多種情景,讓學生在一個良好的氛圍中學會自主探究,因此,自主學習從創(chuàng)設和諧的學習氛圍開始。
3開展討論活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討論過程中,學生能夠獲取他人的意見和建議,從而將自我思想和想法進行不斷的完善和修正,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培育學生疑問能力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進行熱烈的討論,不斷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巧妙地借助問題,例如“人類如果失去了聯(lián)想,將會變得怎樣?”讓學生能夠主動的開始討論,展開充分的聯(lián)想,思維得到進一步發(fā)散。教學實踐證明:當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他們邊讀邊想,邊讀邊悟,這時他們就產(chǎn)生一種獨特的感受,并急于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表達出來。這時,讓學生以各種形式參與討論,或分小組,或同學互議,或自由組合,他們會各抒己見,將自己的真實想法進行充分的表達。但是教師在組織學生自主討論的過程中時,要及時地參與學生的討論,充分認識學生所想,悟學生所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的討論在展開聯(lián)想的同時不偏離主題,在自由討論的過程中獲得真實性的體驗,從而得到語文知識教育,獲取知識能力,進一步提升語文素養(yǎng)。
4啟發(fā)想象,增強思維的創(chuàng)新能力
想象是思維的翅膀,在語文閱讀學習過程中,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就要給予學生空間和時間,能夠展開豐富的想象,讓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進一步的創(chuàng)新,獲取相關的語文知識和能力,提升語文綜合能力。
4.1應用優(yōu)美語言,誘發(fā)小學生的想象
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加強引導,在閱讀到某些優(yōu)美以及作者思想感情豐富的地方,教師可以讓學生由課文內容展開充分的想象,作者是在什么情景下,描繪出的這樣一幅景色,以及作者通過這段景色的描寫,想要表達什么內容。在學生閱讀時,教導學生對課文加強了解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同時通過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描寫,學生能夠獲取語言知識積累,在語文寫作中可以加以運用。例如《草原》中寫道:“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讓學生學會這種寫作手法,對于這種優(yōu)美的語句,可以讓學生進行積累,摘抄,甚至記憶,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展開聯(lián)想,激發(fā)小學生的想象力
4.2生動朗讀課文,喚起學生的想象
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想象的過程中,一定要善于應用一些生動、形象的語言,讓學生能夠將想象力展現(xiàn)出來,同時教師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景,讓學生能夠快速地融入其中,在教師描繪畫面時,能夠身臨其境。教師的語言如果不夠生動、形象,就難以創(chuàng)設相關的教學情境,學生就不能感同身受。如教學《再見了,親人》一課時,可以通過聽錄音,范讀,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而去體會文中所抒發(fā)的中朝兩國人民同生死共患難,親如一家人的主題思想。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不但激起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還調動了他們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不斷涌現(xiàn)。
5結語
總而言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離不開教師的積極引導。教師只有充分發(fā)揮自己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學生才能更好地挖掘課文深厚的內涵,使學生樂于學,學生的自主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
【十四】
淺談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它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這個詞匯在新課標中前后共出現(xiàn)十多次,是課標中比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那什么是“語文素養(yǎng)”呢?按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的說法,“語文素養(yǎng)”是指“中小學生具有比較穩(wěn)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的聽說讀寫能力以及在語文方面表現(xiàn)出來的文學、文章等學識修養(yǎng)和文風、情趣等人格修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從哪里來》) 全國小語會會長崔巒也認為,“語文素養(yǎng)”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yǎng),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yǎng)等。語文學科素養(yǎng)加上“核心”后,除了聽說讀寫思五個方面的知識、能力之外,還要把文學審美、文化價值、思想價值等納入。(趙福樓《談談語文核心素養(yǎng)》)由此,語文課程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優(yōu)秀文化對學生的熏染,讓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以及道德修養(yǎng)、審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養(yǎng)。那么,作為一名基層的小學語文教師該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呢?我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談談我的實踐過程:
一、在激發(fā)學習興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識修養(yǎng)和人格修養(yǎng)。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于漪老師也曾說:“教師如果有本領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求知欲激發(fā)出來,教學就成功了大半,學生學習語文就有了良好的起點,就不以為苦,從中獲得樂趣。”由此可見,語文教學活動中只有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識,道德修養(yǎng)、審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1、精心布置預習作業(yè),讓學生課前收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經(jīng)典詩文。學生對未知的知識總是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因此,相對于簡單機械的抄寫,他們對這樣的作業(yè)更感興趣。譬如在講授三年級下期第2課和29課《古詩兩首》時,讓學生收集描寫春天和月亮的詩句;講四年級上期第1課《觀潮》時,我讓學生收集描友誼的詩句;學習五年級上期第6課《梅花魂》時,讓學生收集描寫梅花和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的詩句等。在學生充分準備的基礎上,上課時分抽選學生誦讀、展示。這樣的作業(yè)既能培養(yǎng)學生收集、甄選資料的能力,又能極大地拓展了學生的文化視野,增加學生的中國古代優(yōu)秀文化的積累,提高學生的學識修養(yǎng)和人文修養(yǎng)。
2、根據(jù)課文內容和文體特點,創(chuàng)造、再現(xiàn)課文情境。譬如,在講四年級上期《搭石》這篇課文時,我就采用了讓學生參與課堂表演體驗的方法。上課時,我在講臺上放上幾張白紙作為搭石,告訴孩子們白紙以外的區(qū)域就是溪水,讓三五個孩子跟著我一起走搭石。學生一看可以上臺和老師一起表演,情緒高漲,紛紛踴躍爭取。在再現(xiàn)情境的過程中,分兩組進行,一組同學與我配合默契,提腳、落腳,動作協(xié)調一致,讓學生很直觀的感受到動作的協(xié)調美和韻律美時。另一組同學表演時,我?guī)状喂室獯騺y腳步,讓后面的孩子步伐大亂,紛紛掉進溪水中。通過這樣的對比試驗,學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村民之間的默契與和諧,體會到過搭石時的有序和動作的整齊劃一,感受到村民心靈之美、民風淳樸之美。這樣的學習,生動活潑,很自然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修養(yǎng)和情懷。
二、注重朗讀為主的課堂閱讀教學和課外經(jīng)典詩文積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只是代表著學生愿意去學,這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采用各種行之有效的辦法來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廣泛閱讀、積累,最終達到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
1、依靠文本、通過多種形式的反復誦讀來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良好的語感能力,最終達成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教材中選用的文章,都是幾代大家積累流傳下來,經(jīng)過專家們認真篩選甄別的,在遣詞造句等方面堪稱范本的佳作。因此,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除了課本上要求背誦的篇目或片段外,我也會要求學生對其他課文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多讀以至成誦。這樣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還可以增強學生對語言的直接感知能力。譬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課文《觸摸春天》時,因為這篇課文內涵比較深刻,小學生沒有實際的生活體驗,不容易理解課文內涵,文中許多句子比較長且難以讀通順,因此教學時我反復讓學生誦讀,甚至要求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能把盲女孩安靜雙手攏住蝴蝶和放飛蝴蝶的片段背誦出來。通過反復的朗讀,學生慢慢地走進了安靜的內心世界,對安靜細膩而豐富的感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語感能力,而且在朗讀的過程中也加深了學生對文本人物形象的認識和理解,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2、讀名家名著,寫讀書筆記。一個人的語文素養(yǎng)的高低,關鍵在于個人對語文主動積淀的厚實程度。“腹有詩書氣自華”,當語文積淀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在人身上形成一種富有個性的文化底蘊!墩n標》指出:“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周國平先生在《假如我是語文教師》一文中指出:“假如我是語文教師,我只讓學生做兩件事,一件是讓學生大量閱讀,養(yǎng)成每天讀書的習慣。另一件是讓學生養(yǎng)成每天寫日記的習慣。”古代教育家都十分重視記誦,要求學生在記憶力最旺盛的時期多讀多背,熟讀成誦。歷代的文學大師,也無不滿腹經(jīng)綸,具有很好的記誦功底。然而,據(jù)一些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我國中小學生閱讀量非常低,粗略估計平均閱讀量應在國家出臺標準的20%以下。為了幫助孩子們補充文學名著的積累,在教學實踐中,我要求學生每天閱讀經(jīng)典名著30分鐘以上,做好讀書筆記,摘抄適量的精彩片段,優(yōu)美的句子和詞語,并寫出簡短的賞析文字。每天語文課前也會請一名學生與大家分享讀書筆記。數(shù)年來,所教班級的孩子課外閱讀量大大增加,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傲慢與偏見》《紅與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沈石溪動物小說》《夏洛的網(wǎng)》《綠山墻的安妮》《海底兩萬里》《老人與!罚榱嗽黾雍⒆觽兊拈喿x量,我采用買、捐書、漂書等多種形式。)等數(shù)十部中外名著都成為孩子們如饑似渴的閱讀對象。
3、誦經(jīng)典詩詞,背名篇名句。中國是詩的國度,中國文化是詩性文化?鬃釉唬“不讀詩,無以言。”詩教,可以讓人溫柔敦厚,讓人文質彬彬。因此,我要求所教授的孩子每天自由選擇背誦一首詩歌(可以是古代詩詞,也可以是現(xiàn)當代詩歌)。課前請一名孩子上臺背誦并和全班同學一起誦讀(利用顯示頻展示)。幾年下來,孩子們經(jīng)典詩文的積累相當驚人,范圍涉及詩詞歌賦文等多種形式。既有古代的經(jīng)典,也有現(xiàn)當代的佳作!对娊(jīng)》中的重要篇目如:《關雎》《相鼠》《芣苢》《木瓜》《碩鼠》《蒹葭》《桃夭》《子衿》《河廣》《式微》等,大部分同學都背得滾瓜爛熟!赌咎m詩》《將進酒》《長恨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長篇巨制部分同學也能出口能誦。古代經(jīng)典散文如《資治通鑒》部分篇目、《子魚論戰(zhàn)》《狼三則》《愚公移山》《聽穎師彈琴》《陋室銘》《出師表》《孫子兵法》《愛蓮說》《誡子書》等也出現(xiàn)在鄧人涵、成超、梁鏵文等同學的背誦篇目里。徐榮婷等同學背誦的宋詞篇目有《念奴嬌》《玉蝴蝶》《雨霖鈴》《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滿江紅小住京華》《慶清朝慢》《聲聲慢》《鵲橋仙》《水調歌頭》等數(shù)十首。廖尉翰同學背誦的主要是《增廣賢文》章節(jié)。何俊毅同學用兩個月時間背完了一本《毛澤東詩詞》,F(xiàn)代詩人中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余光中的《鄉(xiāng)愁》、戴望舒的《雨巷》等也是很多孩子喜歡的篇目。
課堂閱讀和課外經(jīng)典詩文的積累教學活動,不僅增加了學生在傳統(tǒng)經(jīng)典文化方面的積累和精神積淀,還培養(yǎng)了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之情。在“潤物細無聲”中幫助孩子們解決了積累優(yōu)秀詞句少,書寫、語表達能力差等問題,實實在在地培養(yǎng)了孩子們良好的學識修養(yǎng)、人格修養(yǎng)。
三、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等在內的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習作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葉圣陶老先生曾說過,“練習作文是為了一輩子學習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為了應付考試,也不是為了當專業(yè)作家”!墩Z文課程標準》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給小學習作教學準確定性,為習作教學的改革鋪平了道路。寫作既是課程標準要求的基本能力,也是語文素養(yǎng)蘊含的學識修養(yǎng)和人格修養(yǎng)的重要的呈現(xiàn)載體。在廣泛閱讀和積累的而基礎上,學生們已經(jīng)具備了較好的文學底蘊。那么,如何讓孩子們能夠將厚積的文學、知識內涵薄發(fā)而為優(yōu)秀的習作呢?
1、結合孩子們課外閱讀的實際情況,要求每個孩子每讀完一本書都要完成一篇有質量的讀后感,經(jīng)過自己修改、生生互改后,在班上進行讀后感交流活動。因為很多同學都是通過借閱和漂書的方式得到書籍的,所以往往一本書同時有幾個閱讀者,不同的讀者寫出的讀后感又各不相同,這樣的交流活動對幫助孩子如何提高寫作能力有極大的幫助。幾年下來,孩子們先后共完成了數(shù)十萬字的讀書筆記。
2、每次習作,我會選擇部分同學(盡量不重復)的作文面批精改,字斟句酌地對孩子的習作加以潤飾,然后鼓勵他們向學校廣播站、校報甚至其他媒體投稿,參加各種征文比賽,或者上傳到自己的空間。我也同時將這些好的作品上傳到家長QQ群和互聯(lián)網(wǎng)上(我在新浪網(wǎng)和中小學教育資源網(wǎng)上申請的博客yshtxy)進行交流展示。孩子們很重視這樣的機會,他們往往會把這樣的機會視著一種榮譽而對老師充滿親近之情。這樣的舉措使孩子們寫作的興趣會更加濃厚,會愿意主動去寫更棒的作品,這樣形成良性循環(huán),學生的寫作欲望被充分激發(fā),就會一直堅持寫下去,成為自發(fā)的行為。
經(jīng)過數(shù)年的堅持,圍繞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所做的努力使得所教班級的孩子不僅學習成績和語文能力有明顯的進步,課外閱讀和積累方面也明顯超出同齡的孩子,部分同學已能出口成章,出口有詩;作文思路清晰,文筆流暢,旁征博引。語文核心素養(yǎng)教育實踐活動,為孩子們在文學、文章修養(yǎng)和文風、情趣風格方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十五】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研員,經(jīng)常能讀到一線教師們撰寫的教學論文,這使我受益匪淺。這“益”字包含了作者們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對我的鼓勵和他們的思想、實踐及行文中的許多優(yōu)點給我的啟迪,也包括我由此獲得的一些對于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研究和撰寫教學論文的想法。這里,我想就研究和撰寫過程中應該考慮到的幾個關系,與廣大教師們討論。
理論與實踐
一個教學策略的誕生,總是多次教學實踐的結果,也總離不開相關教學思想和理論的支持。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其論文的理論成分不應該超過它所闡述白勺實踐部分的分量。因為,論文是作者自身深入教學改革的一次歸納、一次反饋、一次調整,有著階段性和明顯的個體性,對他人的啟示是針對新問題如何運用新理論來實施一種新的有效的教學。因而,它應該具有較強的實踐性。
可為什么現(xiàn)在有相當一部分文章總是有那么多的思想、觀點要陳述,甚至在生動可愛的教例后面還要補上一段論述,以強調某一教學事件因符合了心理學、教育學等理論中的某一個規(guī)律或原則而顯示在學生能力、興趣培養(yǎng)等方面的多處意義,這樣重復,只會浪費時間和精力。而讀者們需要的是理論和實踐科學結合后形成的有效的切切實實的做法。相對于“聲勢浩大”的理論.某些文章中的實踐則顯得軟弱無力,有的也無內在系統(tǒng)可言。即使在讀者看來應該介紹一些具體操作方法的地方,可往下一讀,卻發(fā)現(xiàn)還是作者理想化的一種教學境界的描述。教學的策略、精彩的教例只在大堆理論中星星點點地散亂著。
個性和共性
我們知道,任何一種事物都是個性和共性的結合體,教學論文也是如此。小學語文教學,不管是研究還是在撰寫論文時,應該重視對一般教學規(guī)律、原則、方法和其他相關理論的引入,而同時,又要顧及語文學科的自身特點。現(xiàn)在有不少論文都以教育學、心理學、教學論、哲學等各學科的研究成果為理論支撐.但我覺得語言學、閱讀學、歷史學、美學等與語文學科聯(lián)系更為緊密,語文學科的論文寫作應以這些學科理論的指導為主。比如,研究“主體性閱讀”。我們可以從閱讀學的角度去探討一下不同文體的閱讀,不同年齡閱讀者的價值取向?梢詮拈喿x教學的多角度,如獨立的角度、道德的角度、語言學的角度、文學的角度、交流的角度以及由此確定的閱讀教學的目標群等方面進行探討。又如,研究“語言感悟”,也可以從語言學的視角出發(fā),先去鉆研語法學、語義學,了解語言發(fā)展的規(guī)律,再去發(fā)現(xiàn)語言新現(xiàn)象,明白語言規(guī)范和語言創(chuàng)新的關系。如果,我們能融共性于豐富的個性中,不僅可以使我們的研究和總結更具有語文學科的特色,也會使研究更有實效性,使操作更具推廣和實用價值。
數(shù)學和學習
在深化課程改革,倡導自主學習的今天,研究學生的學習應該成為重要的課題之一。然而,在眾多的研究論文中,我發(fā)現(xiàn)研究教師“教”的大大多于研究學生“學”的,文章中提及的教學策略也多于學習策略。而教學策略是否有效,只憑作者的主觀感受在評斷,并非來自于對學生學習結果的分析,即不是根據(jù)學生學習過程中情感、興趣、知識、技能等的變化這些客觀事實來評價教學。即使是那些看似研究“學”的文章,但從其介紹的操作方法來看,也不是關于學的方法、形式等學習策略。在我所讀到的文章中也不乏研究“自主學習”的,可實踐者不調查、收集、分析學生方面的信息,如學生個體性格、興趣、認知結構、學習方式等:不研究有效的學習條件,如動機、清晰的目標、適宜的學習任務、支持學生積極完成任務的信心、激勵和反饋、遷移的情境。也有較多研究“合作學習”的,可實踐者很少研究合作的形式如何依據(jù)學生的情緒興趣、學習內容、學習子目標的改變而變化,即一種適合于合作學習活動的課堂組織形式。
所以,不研究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行為、學習心理及學習后果的測評,只憑教者主觀評價自身策略的優(yōu)劣,何以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呢々思想和表達在動手撰寫一項研究的總結性論文前,如果沒有已制定好的操作程序,也應該理清思路,使行文有較強的內部邏輯。
如果操作要點是并列式的。要避免其內容的重疊性,如果是遞進式的,則要避免內容的跳躍性?傊斢辛溯^成熟、系統(tǒng)的思想后,應努力做到表達的科學性和縝密性。相反,如果表達有缺漏,則證明實踐過程甚至整個研究過程有必要改進。下面想通過兩篇相似內容的論文在認識和表達上的差異比較來作簡要說明。
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開放式作文教學嘗試》一文,提出的“向生活開放”、“開放語言”等概念都不夠科學:策略二提出的“訓練思維,搞活思路”與全文提出的幾個策略的標題格式不一致:策略三中介紹的具體做法停留在語文閱讀課堂教學語言訓練的層面上,而非作文教學過程中的言語表達指導:策略四提出的“向學生開放”又與前述策略有相融性。而《開放式作文教學的實踐與研究》一文則思維嚴密,行文簡潔1:3 o當然,在小學語文教學研究實踐和總結時,除了對以上幾個關系的思考,也有必要注意思辨型和實驗型、大課題和小課題等一些關系。我以為,在教學一線的教師們應該多選擇實驗性強、口子小、費時少、周期短的問題進行研究,最后形成的論文應該是理論精辟、操作性強(有較系統(tǒng)的操作思路和具體的操作方法),有效果的評價、驗證和再分析等。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