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大高校中,不乏有設立武術課程的學校,那么這個教學模式是正確的么?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砹烁咝N湫g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哦!
摘要:在高校的武術教育活動中,傳統(tǒng)單一、單調的教學內容與方法已經(jīng)滿足不了當下大學生多元化的武術學習與發(fā)展需求,也限制了武術運動與武術文化的有效傳承,所以建議構建“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將武術課程的課內教學與課外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學生在武術運動中的主體性和參與性,延伸武術課程的教學內容,豐富其教學手段,營造出良好的武術教育氛圍,促進學生武術技能和體育綜合素養(yǎng)的協(xié)調化培養(yǎng),繼而實現(xiàn)高校武術教育成效的有效提升。
作為中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武術項目在高校體育課堂上的教學,不僅能塑造大學生強壯的體魄,完善學生的心理素質,更是要承擔武術文化傳承的重要職能,這就要求高校的武術課程教學不能一味采取傳統(tǒng)、單向、示范性的教學方式,要增強武術課程教學的趣味性、文化性、互動性,注重武術課程教學的“內外結合”,讓更多的學生可以參與到武術運動中,感受到中國傳統(tǒng)武術的文化價值與魅力,并成為中國武術文化的有效傳承者。“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就是要將武術課堂教學與課外、校外體育活動有機結合,將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拓寬武術課程教學的視角,豐富學生武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渠道,促進武術綜合素質的有效培養(yǎng)。
1當前高校武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高校武術課程教學內容相對陳舊
為了將高校武術課程的教學價值最大化,教學內容和教學資源的建設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但是高校的武術教學,很多教師主要是沿用長拳、太極拳、女子防身術、散打等傳統(tǒng)武術項目,而且教學內容通常“一成不變”,教學內容和教學資源都不夠豐富,這勢必會影響大學生對武術課程項目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1]。同時,由于教學內容相對陳舊的“禁錮”,高校武術的教學也主要是被限制在課堂之上,所以高校武術課程的教學改革與發(fā)展相對滯后,已經(jīng)滿足不了學生的多元化的武術學習需求。因此,當前迫切需要對武術教學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和完善,加強多種武術教學資源之間的整合,這樣才能為武術課程的教學延伸和拓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1.2高校武術課程的教學形式相對封閉
目前,高校體育課程的授課時間相對有限,主要是集中在大一、大二學年,采取大班教學模式,而且每周通常只有2個學時左右,大學生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容掌握一項武術技能,并且全面了解和深刻領悟其中的文化價值與精神內涵幾乎是不可能。同時,武術教師在有限的授課時間內,通常會降低武術課程教學內容的難度,或者只是選擇其中相對簡單和基礎性的教學內容,無法保證武術課程教學的有效延伸,也未能真正實現(xiàn)教師“教”與學生“學”之間的有效聯(lián)系,無法實現(xiàn)學生武術學習與訓練的常態(tài)化,從而影響了武術課程教學價值的全面發(fā)掘[2]。例如,很多武術課程的教學,對武德教育、武術傳統(tǒng)文化、武術精神的教育都是相對弱化的,基本沒有實現(xiàn)課內教學與課外活動的銜接,這都是高校武術教學相對封閉的表現(xiàn)。
1.3武術教學未能實現(xiàn)與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機融合
高校作為我國高素質人才的主要培養(yǎng)基地,武術教學項目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其教學價值與功能也不是單一的,尤其是武術課程中的“武”與“德”,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哲學思想和精神力量,所以可以實現(xiàn)與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機融合[3]。但是目前的高校武術教學是相對孤立的,很多教師都不重視武術文化教育價值的深入發(fā)掘,未能將課內教學與課外活動有效銜接,沒有將武術教育與校園文化活動結合起來,從而限制了其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發(fā)揮,最終也不利于中國武術文化的有效傳承和發(fā)展。
1.4高校武術課程的教學評價過于單一
當前高校武術課程的教學,主要是傳授學生一定的武術技能素質,所以主要是確立了技能性的教學評價標準,對學生武術課程的學習評價,也主要是看學生對武術套路的掌握程度、武術動作的規(guī)范性、武術課堂的學習表現(xiàn)等,而對于學生的學習進步情況、武德水平、精神面貌、心理素質的改善等評價卻是嚴重缺失。而教學評價對教學活動具有導向作用,這就使得高校的武術課程教學過多的強調技能性教學目標,在強調學生生理素質改善的同時,對學生心理素質、體育文化、體育精神、體育習慣、終身體育意識的教育相對忽略,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和集體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與完善。
2高校武術“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有效構建策略
基于當前高校武術課程的教學現(xiàn)狀,武術“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對此,高校武術課程的授課教師需要科學確定“課內外一體化”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讓大學生可以在課堂內外更加系統(tǒng)的接受中華武術文化的熏陶,促進體育精神和健身習慣的養(yǎng)成,成為中國傳統(tǒng)武術的受益者和傳承者。
2.1確立指向“課內外一體化”的武術教學目標
目前大多數(shù)高校武術課程的教學目標,主要是面向課內教學而確立的,即把“身體發(fā)展、技能學習與習慣養(yǎng)成”最為武術課程教學的首要目標,各項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也主要是圍繞這一目標展開的。“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需要教師確立更加全面、科學的教學目標體系,即在身體發(fā)展、技能學習與習慣養(yǎng)成等基礎性目標的基礎上,增加武術保健、知識應用、武術文化、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等方面的教學目標,實現(xiàn)對武術課程教學目標的進一步拓展和延伸,這樣才能更好的拓展武術課程的教學價值和功能[4]。例如,在武術保健和知識應用的目標上,體育教師可以滲透一些體育衛(wèi)生知識,在讓學生全面認識武術健身價值的基礎上,減少運動損傷,掌握一定的運動損傷處理技術;再如,在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目標的確立上,武術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品質,提高學生的愛國熱情、人際交往能力和競爭意識等。
2.2建設適應“課內外一體化”的武術教學內容
在“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中,教學內容體系占據(jù)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只有實現(xiàn)教學內容設置的合理性、適應性與實效性,才能夠確保“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有效運用。高校武術“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需要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教學內容,實現(xiàn)武術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從而為武術課程教學的課內外銜接打下堅實的基礎。具體來說,高?梢栽谖湫g基本功、太極拳、長拳和初級劍等為傳統(tǒng)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增加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具有時代特征的武術項目內容,減少學生對武術課程的厭學情緒。所以,“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下武術教學內容的選擇,學校必須兼顧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兩方面的需求,實現(xiàn)武術教學內容的有效豐富和拓展,如跆拳道、格斗、泰拳、拳擊等多元化武術教學內容的建設,可以有效打破傳統(tǒng)教學內容的禁錮,無論是將其充實到體育必修課、選修課當中,還是融入到學生的課外活動當中,都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武術項目,滿足學生多元化的武術學習和發(fā)展需求。
2.3優(yōu)選促進“課內外一體化”的武術教學方法
高校武術“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必然會要求對高校傳統(tǒng)的武術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發(fā)展和完善。目前高校武術教學方法比較單一,而且主要是面向課堂教學任務進行選擇的,尤其是在大班教學模式下,武術教師習慣于單向示范和機械訓練,學生除了在課上能接受一定的技術指導外,在課下的活動很難與課堂教學進行有效銜接。對此,建議高校的武術教學,可以多嘗試社團教學和俱樂部教學,發(fā)揮武術教師在課外的組織和引導職能,這樣能夠將有相同武術愛好的學生集中到一起,除了在課上利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外,在課外可以采取更加靈活的教學方式和方法,組織與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武術活動,在吸引更多學生關注和參與的同時,可以將其與校園文化的建設有機融合到一起,最終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武術運動中來,使武術運動可以在高校得到更好的宣傳和發(fā)展[5]。
2.4構建面向“課內外一體化”的教學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對武術教學的內容和方向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也直接關乎學生武術學習價值觀念的科學樹立。為了更好的推動武術“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和實施,高校的武術教學還必須在教學評價體系的創(chuàng)新與完善上下足功夫。一方面,教師要將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有機結合,用發(fā)展的、系統(tǒng)的評價思維看待學生的學習成果和學習表現(xiàn),更好的保護學生的武術學習興趣和信息,即在期末對學生的武術課程學習成果(個人演練、團隊演練等)以及身體基礎素質(耐力、力量、速度等)進行考核的基礎上,增加對于學生在整個學期的武術學習態(tài)度、課堂表現(xiàn)、進步情況、武德素質、課外活動等指標的考核,提高武術教學評價的全面性、科學性。另一方面,教師要鼓勵學生的相互評價、自我評價,形成對教師評價的有效補充,確保武術教學評價的主體性、交互性和激勵性,能夠促進學生對武術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身心素質的協(xié)調發(fā)展以及武術道德精神的有效樹立,實現(xiàn)武術學習的“內外結合”。
3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武術“課堂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需要教師牢固樹立以“健康第一”、“快樂體育”、“終身體育”的教育理念,積極探索和建設在課堂內外具有普遍適應性的教學內容,建立科學的武術教學目標體系和教學評價體系,能夠創(chuàng)新和豐富武術教學的方式與方法,加快武術社團和俱樂部等校內組織的建設,在課堂內外營造出良好的武術運動學習與訓練環(huán)境,在滿足大學生武術運動需求的同時,豐富大學生的課外體育文化生活,這樣才能讓更多的大學生了解武術、學習武術和參與武術,在武術運動中實現(xiàn)身心素質的協(xié)調化發(fā)展。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