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我國不斷發(fā)展的40年;仡欉@40年,更多的帶給我們的是為這個國家、這個民族一些列成功所感受到的幸福與感動,在40年之際,我想為它寫贊歌。
第一篇
1978-2017,在悄無聲息中,中國走過了轟轟烈烈的40年,中國人見證了春風化雨的40年,40年讓中國的文化面貌煥然一新,驕傲面對新時代的世界潮流。
對中國和她的十多億兒女來說,1978年是注定不平凡的一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被載入史冊,成為新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從此我們看到了中國以經濟發(fā)展為核心的奮發(fā)圖強、砥礪奮進的40年,可無論是經濟的發(fā)展還是體制的改革,最終匯聚到人民身上的表現(xiàn),便是文化生活日新月異的變遷,是精神面貌前所未有的充實,是科學素養(yǎng)節(jié)節(jié)攀升的成果,也是新時代新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積重難返的進步。我們在這紀念歷史的日子里,回憶了經濟水平所帶來的物質生活的大幅提高;同時更不應忘記,我們的文化環(huán)境讓我們沐浴著更加民主、進步的春風。改革開放的40年里,文化的變遷并非僅僅是隨著經濟的飛速發(fā)展的附庸,它有自己獨自的發(fā)展軌跡和鮮明的歷史事件作為時間軸上引人深思的記號。
而歷史時間軸上第一處滌蕩社會積久的詬病的節(jié)點,往往是文字所散發(fā)的思想牽動著社會的變革,發(fā)出振聾發(fā)聵的聲響,作為奔向新時代的號角。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發(fā)表本報特約評論員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就是對時代思想文化現(xiàn)狀的一次空前的質疑,讓人們對“兩個凡是”的真理產生了質疑,邁開了文化改革的首個堅實步伐。同年9月22日,上海市工人文化宮首演工人劇作家宗福先編劇的話劇《于無聲處》,這部聲討“四人幫”的劇作迅速燃爆滬上;11月19日,《于無聲處》走進中央工作會議的會場,為參加會議的212位中央領導作專場演出。如果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是破冰的第一根鋼錐,那么《于無聲處》便是鋼錐上奮力鑿下的第一個鐵錘,一同鞏固了中央領導階層對改革開放飄忽不定信心的同時,也為隨后舉國上下的知識分子思想界大討論奠定了基調。
先聲之后,余音繞梁,不絕于耳,文化的變遷在多個領域齊頭并進:
改革開放同年12月的倫敦,新中國在影視文化上終于有了世界矚目的驕傲——動畫片《大鬧天宮》獲得倫敦電影節(jié)最佳影片獎。此后四十年,中國影視業(yè)迅猛發(fā)展,有《紅高粱》、《臥虎藏龍》、《霸王別姬》等國際獲獎作品讓國人激動不已,也有《西游記》、《還珠格格》等大眾影視娛樂作品牽起幾代人抹不去的記憶;78年《新聞聯(lián)播》開播開啟了中國特色的新聞播報,83年首屆春晚則在數(shù)十年內改變了中國人的除夕夜文化生活。時至今日,各類綜藝節(jié)目和電視劇已經占據(jù)了屏幕前中國人大部分的閑暇時間,影視行業(yè)亦從局限的放映機和電視屏幕中朝著更為寬廣的移動端遷地為良。
中國體育的發(fā)展同樣是改革開放40年來國人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如果說80年代則是中國人認識體育的開始,那時有許海峰的奧運首金,中國女排大賽五連冠,還出現(xiàn)了中國第一代足球迷。90年代就是中國體育積極展望的十年,1990年北京亞運會讓中國有了舉辦世界大賽的經驗,94年甲A職業(yè)化使中國足球與世界接軌。而00年代無可厚非地成為中國體育昂首挺胸地收獲喜悅的時代;2001年申奧成功到2008年鳥巢開幕,不知有幾億國人守在電視前等待這一喜悅;02年國足首進世界杯,沈陽五里河萬人空巷;還有姚明、劉翔這些至今被視為中國體育代表人物,在這十年內讓世界驚訝于中國體育。到了新的十年,體育則更廣泛、多形式地豐富著國人的文化生活,隨著寧澤濤、馬龍、張繼科晉升“小鮮肉”,傅園慧表情包橫空出世,體育不再僅是嚴肅激烈的競技文化,并被更多人所接受、熱愛。
也有戀舊的人們尚未忘記國粹們,“安土重遷”的他們,保護著中國傳統(tǒng)戲劇、堅持讀書看報、哼唱著革命歌曲,讓這個時代的民間文化更加注重多元和保護。正是這些人的努力,使拼命追趕潮流的中國人停下了反思,才意識到,對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具有無可比擬的意義。
改革開放40周年在即,我們回顧歷史,看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篳路藍縷創(chuàng)造出的美麗中國改轅易轍的決心,經濟是改革的核心已為人所熟知,而人民文化生活的變遷則在悄無聲息中經歷了滄海桑田。我們驚異于世殊事異的同時,怎能忘卻,正是40年前那展大旗,揮去了保守的閉關思想,揮去了躊躇的畏懼之風,讓我們大膽邁步前行。
改革開放的40年是轟轟烈烈的40年,政治經濟改革大展宏圖;改革開放更是春風化雨40年,文化的種子遍地播撒,遍地開花。
第二篇
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共產黨用改革開放的偉大宣示把中國帶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40年來,改革開放,春風化雨,改變了中國,影響并惠及了世界。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同“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等十四條,構成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
回望來路,不改初心。從改革發(fā)端,到深化改革,再到全面深化改革。歷史和現(xiàn)實鮮明地昭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這是時代的呼喚,人民的期盼。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fā)展中國、發(fā)展社會主義、發(fā)展馬克思主義。”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習近平《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
一 先聲
任何的社會變革總是思想先行。而振聾發(fā)聵的文字,往往會引發(fā)全社會的震撼,從而開啟一個時代——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發(fā)表本報特約評論員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以下簡稱《實踐》)。
彼時的中國,剛剛結束長達10年的“文革”,“左”的影響依舊強大。“兩個凡是”和“以階級斗爭為綱”仍然占據(jù)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的主導地位!秾嵺`》一文無異于晴天霹靂,立刻引發(fā)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
文章指出,檢驗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實踐,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任何理論都要不斷接受實踐的檢驗。這是從根本理論上對“兩個凡是”的否定。《實踐》無疑是思想解放的先聲。
同年的9月22日,上海市工人文化宮首演工人劇作家宗福先編劇的話劇《于無聲處》。這部聲討“四人幫”的劇作一經公演,便燃爆滬上,幾天后《文匯報》發(fā)表通訊介紹該劇并刊登了劇本全文,更使得一票難求。11月14日,宗福先和《于無聲處》劇組到達北京,就在進京首演的當天,《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登消息:北京市委宣布,1976年的“天安門事件”完全是廣大人民群眾為悼念敬愛的周總理的革命行動。11月19日,《于無聲處》走進中央工作會議的會場,為參加會議的212位中央領導作專場演出。
如果說《實踐》打破了理論的堅冰,那么《于無聲處》就是田野的驚雷。自上而下同頻共振的變革期盼就要越過1978年的寒冬,走向春天。
1978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召開工作會議。這次歷時36天的會議原本準備討論經濟工作,最終開成了一次全局性的撥亂反正的會議。
12月13日,復出不久的鄧小平同志在會上發(fā)表講話,《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如果現(xiàn)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xiàn)代化事業(yè)和社會主義事業(yè)就會被葬送。”
1978年12月18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隆重召開。全會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
歷史永遠會牢記這個日子!
這是一次偉大的轉折,這是一次嘹亮的喚醒,古老的中國,推開了一扇眺望世界、變革求新的大門。
同時,這也是一次艱難的轉型,一次觀念的重建。
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在改革開放的政治、經濟大盤下,社會生活呈現(xiàn)出廣闊而復雜的特性,一切固有的價值觀念在轉型期風云激蕩,個體命運、人的價值被空前關注。
1980年5月,署名潘曉的一封群眾來信《人生的路為什么越走越窄》刊登在《中國青年》雜志,隨即引發(fā)長達近一年的全國關于人生觀的大討論。
1982年7月,第四軍醫(yī)大學員張華為救一位失足糞坑的69歲老農犧牲,同樣引發(fā)全國性大討論:大學生犧牲生命救一個老農值不值得?
站在今天的坐標回看這兩次大討論,關于“人生之路窄與寬”、“值不值得”的爭論,也許是荒誕的,但它映射著那個轉型初期的語境。如果從另一個角度考量,這恰是一種極大的社會進步!
改革的一切都是為了生產力的解放,或者說是人的個性的最大解放。中國40年的改革開放,正是從“真理標準”、“窄與寬”、“值不值得”、“姓社姓資”的疑問和爭論中走向尋求變革、尋求個性解放、尋求創(chuàng)造的過程。
大幕開啟,風云際會——
二 先試
1978年11月24日夜。安徽省鳳陽縣小崗生產隊。一間破草屋里。18個衣衫襤褸、面呈菜色的農民,在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下,面對一張契約,一個個神情緊張地按下血紅的指印,并人人發(fā)誓:寧愿坐牢殺頭,也要分田到戶搞包干。
1978年以前,已經實行了20多年的人民公社制度把全國農民牢牢地拴在土地上,“大鍋飯”的弊端畢現(xiàn)無疑,農業(yè)效率的低下到了讓農民無法生存的地步。
小崗,如同全國千千萬萬個村落一樣,只是寂寞蟄伏于鳳陽縣的一個小村莊,按生產隊的統(tǒng)一步調勞作于田畝,幻想著豐衣足食。
不同的是小崗村是遠近聞名的“三靠村”——“吃糧靠返銷、用錢靠救濟、生產靠貸款”,每年秋收后,幾乎家家戶戶敲著“著名”的鳳陽花鼓外出討飯。
1978年的安徽,從春季就出現(xiàn)了旱情,全省夏糧大減產。
小崗村的農民走投無路,18條漢子簽下“投名狀”。
這份后來存于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大包干契約,被認為是中國農村改革的“第一槍”。
出人意料的是這“第一槍”竟十分地響亮:第二年小崗村就實現(xiàn)了大豐收,第一次向國家交了公糧,還了貸款。
時任安徽省委書記的萬里敏銳地看到了中國農村的希望,在他強力主持下,小崗村大包干經驗一夜之間在安徽全境遍地推廣。此后,以“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命名的中國農村改革迅速蔓延全國,給中國農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980年9月30日。北京?拷A僑大廈和中國美術館附近的翠花胡同被擠得水泄不通。一家個人開辦的名叫“悅賓飯館”的飯店吸引了無數(shù)圍觀者,有抱著小孩兒來看熱鬧的,有排隊爭著嘗鮮的;有中國人,還有外國人。
一天下來,女老板劉桂仙數(shù)著面額不一的紙幣、硬幣:38元。這差不多是當時一個高級工人的月收入。之后,她這里“外賓”不斷,美國合眾國際社記者在一篇報道里稱:在共產黨中國的心臟,美味食品和私人工商業(yè)正在狹窄的胡同里恢復元氣……悅賓飯館,如同早春的嫩芽,從堅硬的胡同里冒了出來,成為改革開放后北京第一家“個體餐館”。
如同小崗村18位農民戰(zhàn)戰(zhàn)兢兢按下紅手印,劉桂仙開餐館前同樣忐忑不安,她的老伴郭培基曾說,“沒有改革開放,誰要提出這件事來,‘文化大革命’得給批判了,弄不好就是反革命。”
任何的先行先試都考驗著試水者的勇氣,而勇氣更多的是來源于政治空氣中有益的負氧離子。
改革給國人釋放了巨大的可能,開放給外企帶來了巨大的機遇。
1978年,松下電器成為第一家進入中國的外資企業(yè);1979年,可口可樂重返中國;1979年,IBM在與中國中斷聯(lián)系近30年后,再次來到中國;1980年,豐田汽車公司在北京設立代表處,開始進入中國市場;1987年,肯德基在北京前門開第一個門店……幾年之后,這些試水中國開放政策的企業(yè)在中國賺得盆滿缽滿。
發(fā)祥于小崗村的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四川等地的擴大企業(yè)自主權試點,翠花胡同的悅賓飯館,兩天半建起一層樓的“深圳速度”,蛇口工業(yè)區(qū)“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國有企業(yè)股份制改革起步、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異軍突起、“私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載入憲法、設立經濟特區(qū)、對外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從農村到城市,從集體到個人,從個案到全局,改革大潮風起云涌,涌動著生產力的釋放,釋放著強國富民的愿景。
“原大則饒,原小則鮮。上則富國,下則富家。”
改革開放,便是強國富民的不竭源泉——
三 先富
1979年夏,北京前門箭樓西側,汗流浹背的外地游客端起粗瓷藍邊大碗,咕咚咕咚喝下散發(fā)著茉莉清香的茶水,那股透心的滋潤不亞于今天的冰鎮(zhèn)雪碧。
這是一個茶攤,木板架起的幾張條桌和板凳,一個爐灶,幾把水壺,幾大摞粗瓷大碗,一塊手寫的“青年茶社”牌子。
這就是后來蜚聲中外的兩分錢一碗的前門大碗茶。
“前門大碗茶”從一個地攤,發(fā)展到今天集演藝、餐飲、休閑于一體的“北京名片”老舍茶館,其間折射出的恰是改革開放一路前行的軌跡。創(chuàng)業(yè)者尹盛喜已去世多年,他的女兒、老舍茶館現(xiàn)任掌門人尹智君回憶起往事,歷歷在目:父親尹盛喜當時是北京大柵欄街道辦事處供銷組組長,是個街道干部。1979年初,大批知青陸續(xù)返城,父親接到任務——要解決20多名返城知青和待業(yè)青年的就業(yè)問題。“我覺得他也是被逼到一定程度了。他發(fā)現(xiàn)一到夏天,外地人來北京去天安門廣場,會拿澆花的皮管子來解渴,如果在這兒賣特別便宜的茶水,那肯定會有市場,他就想能不能賣二分錢一碗的‘大碗茶’帶領知青創(chuàng)業(yè)。”
尹盛喜貸款1000元,置辦了爐灶、水壺、大碗、大缸、條桌和板凳,“青年茶社”開張第一天就賺了60多塊錢,到年末,茶社凈賺11萬元。
以農耕為生的民族,幾千年來始終與“貧窮”結伴相行。改革開放之初,“貧窮”讓中國人燃起了對富裕的渴望。
“下海”,是當年的一個熱詞,許多人放棄黨政機關的“鐵飯碗”“金飯碗”,“撲通一聲”投身商海。
尹盛喜便是那千百個“撲通”者。但是第一個“吃螃蟹”的,總要承受一些冷眼和懷疑,就連自己的家人也不例外。“不做干部開地攤,當時覺得真丟人,出門都繞著他的攤子走,學校填表,寫父親身份時都要捂著,不好意思讓同學瞅見。”尹智君說。
當大多數(shù)人還在計劃經濟的溫室里觀望時,最先從國有單位“下海”者確實有一番“弄潮兒”之雄風。
“計劃與市場”“姓‘社’還是姓‘資’”,這個羈絆中國改革的歷史性難題,在1992年的春天給出了全新的答案。
“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鄧小平視察南方時發(fā)表的重要談話,在事關中國道路向何處去的又一重大歷史關頭,為全黨指引了方向。
隨后,400多份約束經商的文件修改或廢止,大批體制內的人士和知識分子投身私營工商界,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馮侖下海了、潘石屹下海了……幾年后他們成了叱咤業(yè)界的億萬富翁。據(jù)統(tǒng)計,僅1992年,告別體制內生活下海“淘金”者12萬多人。
1993年11月,十四屆三中全會,審議并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構建起基本框架。
“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市場經濟結合在一起,這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偉大創(chuàng)舉。”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說。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步入新階段。一場波瀾壯闊的制度變革,由此開啟。
國有企業(yè)改革全面推開。制定公司法、實行資產重組、建立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為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打下堅實基礎。
非公經濟得到發(fā)展。1999年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中,個體私營經濟的地位從公有制經濟的“補充”上升為“重要組成部分”。
堅冰再次被打破!
沒有這樣的破冰,也許就沒有今天的馬云、李彥宏、王健林……沒有劉桂仙、尹盛喜們的先富,也許就沒有今天狂掃國外市場的中國大媽……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富則兼濟天下——
四 先導
“至治之極,鄰國相望。”
2017年5月14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開幕,來自130多個國家的約1500名各界貴賓作為正式代表出席論壇,來自全球的4000余名記者注冊報道此次論壇。
201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到訪哈薩克斯坦,首次提出“一帶一路”倡議。
“一帶一路”將世界幾乎四分之三的人口聯(lián)系團結在了一起,開創(chuàng)了跨境交流、投資和企業(yè)合作的全新體系。
改革開放之初,我們仰望世界。40年后的今天,我們有責任、也有能力站上世界舞臺的中央。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世界主要國家中名列前茅,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增長到80萬億元,穩(wěn)居世界第二,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經濟結構不斷優(yōu)化,數(shù)字經濟等新興產業(yè)蓬勃發(fā)展,高鐵、公路、橋梁、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農業(yè)現(xiàn)代化穩(wěn)步推進,糧食生產能力達到1.2萬億斤。城鎮(zhèn)化率年均提高一點二個百分點,8000多萬農業(yè)轉移人口成為城鎮(zhèn)居民。區(qū)域發(fā)展協(xié)調性增強,“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長江經濟帶發(fā)展成效顯著。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大力實施,創(chuàng)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南海島礁建設積極推進。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逐步健全,對外貿易、對外投資、外匯儲備穩(wěn)居世界前列。
40年來,中國堅持“發(fā)展是第一要務”,聚精會神謀發(fā)展,以增進民生福祉為使命,豐碩成果惠及13億中國人民,讓廣大人民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因為中國本身即擁有世界約五分之一的人口,所以中國國民富裕程度的顯著提升便是人類社會均衡發(fā)展和進步的重要成就。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世界繁榮穩(wěn)定是中國的機遇,中國發(fā)展也是世界的機遇。”中國40年的長期快速發(fā)展,不僅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強大引擎,拉動了世界經濟的溫和復蘇并走向穩(wěn)健增長,而且在關鍵時刻,以其負責任大國的擔當,對于世界經濟成功克服危機和挑戰(zhàn)作出了極為顯著和舉世公認的貢獻。
40年改革開放,中國不僅以自身發(fā)展直接為世界作出了巨大貢獻,而且胸懷天下、立己達人。在發(fā)展道路上一步一步走過來的進程中,中國改變了自身,惠及了世界。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五 先進
作為農業(yè)大國,千百年來,治國理政者無不從三農入手謀劃全局。
2012年12月底,剛剛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踏雪來到革命老區(qū)河北省阜平縣慰問農村困難群眾,這是他上任后第二次外出考察,第一次是改革開放的前沿廣東。
由改革開放的前沿到國家級貧困縣,總書記的視野既高遠又樸實,時刻把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時刻把改變貧窮落后面貌當成第一要務。
由此,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zhàn)役打響。
僅僅五年時間。“脫貧攻堅戰(zhàn)取得決定性進展,6000多萬貧困人口穩(wěn)定脫貧,貧困發(fā)生率從百分之十點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自豪地向世界宣布。“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qū)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習近平同時強調。
1981年,黨十一屆六中全會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做了規(guī)范的表述:“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近40年來,這一表述基本沒變。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
這一全新的表達,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基于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提出的重大戰(zhàn)略判斷,深刻揭示了我國基本國情的新特點新內涵新變化,為新時代我們黨制定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提供了基本依據(jù)。其先進性不言而喻。
帶領人民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
初心不改,未來可期!
第三篇
四十年的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世事變遷,綢都盛澤就像一面鏡子,映照了時代的風貌。翻天覆地的變化,與時俱進的發(fā)展,讓綢都人振奮不已。年近花甲的我,真真切切地經歷和感受著,是改革開放讓綢都人經濟富裕、生活幸福。
從黑白電視到智能手機
在我孩提時,盛澤唯一的電影院(當時稱大戲院),在我依稀的記憶中,規(guī)模之大、氣勢之昂,在當時的江南小鎮(zhèn)堪稱一流。在那個娛樂匱乏的時代,電影可真是稀罕物,偶爾跟隨父親看一場電影,那可是天大的娛樂享受。
上世紀80年代初,電視還沒普及,一般家庭很少擁有電視機,我們只得早早吃好晚飯,到附近的學校、工廠搶占位置,有時去晚了,只好擠在最后幾排。雖然聽不清聲音,但也看得津津有味,樂此不疲。
過了幾年,家庭條件改善,終于有了第一臺電視機,雖然只是一臺很普通的14吋黑白電視機,但已經讓我們興奮不已。每天,全家總是開開心心地觀看電視節(jié)目,那臺電視機一看就是十余年,一直不舍得更換。1998年,家里又換上了一臺29吋的飛利浦彩電,如今60吋的高清液晶電視也搬進了我們平常百姓家,讓我們仿佛踏進了高清影院。
那臺曾經伴隨我們多年的14吋黑白電視機,至今仍十分想念,那是上海阿姨費盡周折托人從上海帶來的。它就像一本歷史書,記載著時代的變遷,鐫刻著時代的印跡,想起它,就讓我回憶起青春少年,感慨萬千。如今,每當坐在明亮的客廳里看著電視,想著四十年來的變遷,想到它們的昨天、今天、明天,這就是歷史的見證、時代的縮影啊。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電視機早已風光不再。如今,親戚、朋友、同學都建立了微信群,在虛擬的空間里打趣戲謔、談古論今,暢所欲言,大家盡情地談笑人生。事實證明,我們雖然年近花甲,但我們還是與時俱進的,緊跟著時代的步伐,盡享人生的快樂。
“憂、有、優(yōu)”的三級跳躍
多少年,多少人,為了“居” 這個夢想而努力,從最初的福利房、房改房,到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商品房、產權房,人們不懈追求,改善了自己的居住條件。居住環(huán)境的變化,使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升。
40年間,我自己的住房完成了“憂、有、優(yōu)”的三級跳躍,正是因為這段置換經歷,讓我一生的居住夢想變成了現(xiàn)實。
上世紀70年代初,父母兄弟姐妹六人,擠在面積只有20余平方米大小的一間租賃房里。六口之家的臥室只有半間,生活起居實在有諸多不便。孩子們逐漸長大,實在無奈,父親托人買了木料,在房屋中間又搭起了小閣樓,才勉強度過“憂居”的生活。
這樣的日子一共熬了十多年,一直到1987年,28歲的我始終為自己的婚房犯愁。那時,等單位分房真不容易,為了分配到房子結婚,幾乎把廠房管科的門檻都給踏破了。幸好,不久按照論資排輩,我分配到了一套一室一廳帶廚衛(wèi)的婚房,雖然只有40余平方米,但終于解決了人生大事。1993年,根據(jù)房改政策,又花了2萬元把這房子買了下來,這才有了真正意義上屬于自己的第一套住房,成了有產一族,這是我平生“有居”的再一次跳躍。
時隔多年,住了十余年的住房成了老房,女兒也漸漸長大成人,最后拿出所有積蓄,東拼西湊,置換了一套三房二廳二衛(wèi)的新房,增加了居住面積,改善了生活環(huán)境,可以說是我一生“優(yōu)居”晚年生活的享受。
幸福之路是奮斗出來的。改革開放四十年,目睹時代前進的步伐,見證經濟發(fā)展的巨變,我為祖國而自豪。
第四篇
“只有堅定不移地推進各項改革,才能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催生、激活、做強更多直接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的市場主體,實現(xiàn)各種生產要素在河北的聚集無障礙。”這是我省通過思想解放大討論活動形成的一個重要共識。面對“調整轉變、加快發(fā)展、改善民生”的三重艱巨任務,我們唯有繼續(xù)深化改革,破除束縛發(fā)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才能催生、激活、做強更多直接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的市場主體,實現(xiàn)各種生產要素在河北的聚集無障礙,為科學發(fā)展、和諧發(fā)展,實現(xiàn)富民強省目標提供根本保障和內在動力。
深化改革是建設富民強省的必由之路
目前,我們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入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實現(xiàn)河北科學發(fā)展、和諧發(fā)展的要害時期,正面臨著難得的戰(zhàn)略機遇。但是,我們前進的道路并不平坦,未來發(fā)展面臨著資源環(huán)境約束、城鄉(xiāng)二元結構、區(qū)域發(fā)展失衡、社會矛盾凸顯等諸多制約。
――實現(xiàn)科學發(fā)展任重而道遠。長期以來,支撐我省經濟高速增長的產業(yè)大都屬資源依靠型的高耗能、高污染類產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日趨突出,經濟發(fā)展的生態(tài)成本和環(huán)境成本越來越高。而且“超重”的產業(yè)結構具有很強的剛性,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具有很強的慣性,我們要轉變發(fā)展方式,實現(xiàn)科學發(fā)展任務艱巨。
――構建和諧社會任重而道遠。由于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體制改革滯后,要素市場化進程緩慢,我省城市化進程滯后于工業(yè)化進程,城鄉(xiāng)二元結構問題并沒有隨著工業(yè)化水平的提高而自然而然地解決;生產關系變革滯后生產力發(fā)展進程,各種社會矛盾并沒有隨著經濟高速發(fā)展自然而然地解決。結構性失業(yè)問題仍然嚴重,社會保障、收入分配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比較突出。 ――投資環(huán)境建設任重而道遠。在世界銀行最新公布的中國 120 個城市投資環(huán)境排名中,我省無一城市入圍投資環(huán)境金銀牌城市;在 XX 年中國投資環(huán)境百佳城市中,我省雖然有 10 個設區(qū)市入圍,但只有石家莊、唐山和秦皇島排在前 50 位,分別為第 22 位、35 位和 50 位。投資環(huán)境諸要素中,行政治理體制問題仍然是我省投資環(huán)境的“軟肋”,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務效率亟待提高。
――推進全面開放任重而道遠。“環(huán)京津、環(huán)渤海”的獨特地理條件,賦予了我省對內對外開放的區(qū)位優(yōu)勢。真正發(fā)揮“兩環(huán)”區(qū)位優(yōu)勢,不僅僅是交通、通訊等硬件設施與京津、國際對接,要害是機制和制度等軟環(huán)境的接軌:從微觀企業(yè)制度到宏觀經濟治理制度,從微觀企業(yè)生產運行機制到宏觀經濟治理調節(jié)機制??要實現(xiàn)京津冀區(qū)域一體化乃至融入國際生產體系,推進全面對外對內開放,體制改革和制度創(chuàng)新的任務還很重。
第五篇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 40 周年,起始于 1978 年的那場深刻變革,歷史性改變了泱泱大國的發(fā)展進程。在這個特殊的時間點,正在參加全國兩會的我省全國政協(xié)委員聚焦改革,暢談變化,展望未來。
改革的話題之所以牽動人心,因為它既決定著國家發(fā)展的宏觀走向,也連接著人 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向往。宋治平委員:
這四十年是我們國家飛躍的四十年,國家富強了,百姓生活富裕了這是最明顯的標志。比如說四十年前,我們的父輩們結婚的時候有個小平房生活就相當不錯啦,現(xiàn)在的年輕人不但要買樓房,還要好的高層樓房,不單純有住的地方,還要住的環(huán)境好,完全不一樣了。
我覺得我上學時候我們還吃窩窩頭呢,現(xiàn)在窩窩頭都變成了是一個高端食品了。
改革開放 40 年來,我們國家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覺得這種變化是有些個國家 100 年、200 年可能甚至 300 年才能實現(xiàn)的這種目標,但是我們國家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xiàn)了這樣目標。
“改革如同引擎,推動著中國巨輪破浪前行”,作為我國司法改革的見證者、親歷者,從事法律工作二十多年的遲日大委員感觸頗深:
我們司法改革抓住了幾個關鍵的問題,比如以審判為中心訴訟制度的改革,改變了傳統(tǒng)司法機關辦案模式,無論從公安的偵查,還是檢察機關提起公訴,還是人民法院的審判,還是律師來做辯護代理,都以證據(jù)為規(guī)則,各司其職,這是很大的一個歷史性的改變。
今天的中國和 40 年前相比已然滄海桑田,但依舊相同的是,百姓過更好日子的愿望生生不息,大刀闊斧繼續(xù)改革的勇氣仍然不減。剛剛出爐的 2018 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釋放強烈改革信號,宣示了改革不停步、再出發(fā)的決心,也堅定告訴人們,將改革進行到底,就是對改革開放 40 周年最好的紀念。楊振斌委員:
現(xiàn)在我們國家大學毛入學率已經到了 42%,現(xiàn)在國家又提出來要進一步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你可以想象,當這些目標實現(xiàn)以后,再過幾十年,五十二、三歲以下的中國人,將近一半是大學生,全部都是相當于高中畢業(yè),這個國家這個民族那就沒問題了。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