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提升高校社科學報影響力?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思考和見解,下面這篇關于提升高校社科學報影響力的思考論文稿,大家請參考!
【摘 要】 高校學報承擔著刊載教師科研成果、宣傳教師學術觀點、服務高校教學科研與學科建設的任務,擴大學報的學術影響力,是實現高校學報可持續(xù)發(fā)展必須思考的問題。本文認為提升學報的影響力,推進“特色”建設是有效的途徑,應以學報的內涵建設為著力點,從依托高校的學科優(yōu)勢、策劃特色欄目、反映學術前沿、利用多樣化平臺和構建有效溝通平臺等幾個方面展開建設。
【關鍵詞】 社科學報;影響力;特色;內涵建設
高校學報作為展示高校學科建設水平及科研能力的窗口,內向為本校服務,外向為開放的公共學術平臺。如何擴大學報的學術影響力,使高校學報作為學科原創(chuàng)性研究與前沿理論研究的平臺,成為有一定理論和實踐價值科研成果的載體,形成高校學報獨特的期刊優(yōu)勢和核心競爭力,是實現高校學報可持續(xù)發(fā)展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一、推進“特色”建設是提升高校社科學報影響力的有效途徑
早在2002年,教育部發(fā)布指導性文件,提倡根據各地和各校的實際和特色,創(chuàng)辦特色欄目和名牌欄目,走內涵式發(fā)展之路。編輯學術界同時展開研究,普遍認為通過特色欄目帶動提高學報的整體學術水平和社會影響力是有效途徑。如指出高校學報影響力低下的主要表現,提出內外兼修創(chuàng)辦更具影響力高校學報的措施,[1]提出高校學報應確立自己的發(fā)展模式,設法尋找適合自身發(fā)展的空間。[2]認為高校學報走特色化之路近20余年,特色化道路雖然效果不夠顯著,但在可以運用的手段中,特色化無疑是最有意義的,同時提出改進的措施。[3]
與此同時按照一定的標準對特色欄目進行考核評定,已成為各級各類學會、研究會評刊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而特色欄目又成為評價和衡量學報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特色欄目已上升為學報中含金量最高的欄目。目前,入選教育部名欄的期刊已有65家,還有不少的學報不但發(fā)揮了反映學術研究成果的作用,還具有引導學術研究發(fā)展方向的功能,通過策劃和組織相應學科研究的文章,對該學科發(fā)展狀況及時地進行報道,引導和促進學科建設良性發(fā)展,逐漸形成高校自己的學科特色,獲得良好的口碑。
二、加強內涵建設是提升高校社科學報影響力的著力點
分析近年有效獲得影響力提升的學報,發(fā)現這些期刊都有明確的特色欄目,并經過長期的特色化建設。可以說,特色化建設是社科類學報成功的發(fā)展路徑?偨Y起來就是以學報的內涵建設為著力點,依托學科優(yōu)勢,策劃特色欄目、反映學術前沿、利用多樣化平臺、構建編輯作者間的有效溝通平臺,從而不斷提升其影響力。
1、依托本校的學科優(yōu)勢是根本
學科優(yōu)勢主要是指高校在某一學科所具有的人才專業(yè)優(yōu)勢和科研優(yōu)勢。專業(yè)特色是高等學校的優(yōu)勢,也是高校學報的優(yōu)勢。學科優(yōu)勢的建設是高校為提高教學、科研水平按特定的學科方向所進行的基礎性工作,主要涉及專業(yè)設置、專業(yè)方向設置、學位設置、課程體系設置、科研方向設置、學術隊伍建設等。從學科建設評估涉及的指標看,體現學科建設狀況的指標都是影響高校社科學報學術論文數量和質量的重要因素。所以,重視學科優(yōu)勢的建設將直接促進高校學報質量尤其是學術水平的不斷提高。由于依托專業(yè)門類齊全的高等學校和專業(yè)分工細致、數量龐大的專家學者群體,專業(yè)特色成為高校學報明顯優(yōu)于社會其他期刊的重要特征,能夠集中體現高校的科研內涵,構成學報特色發(fā)展的著力點。
2、科學策劃特色欄目是前提
特色欄目的創(chuàng)辦,是學報編輯思維創(chuàng)新意識與綜合能力的反映,更是編輯主觀能動性的集中體現。學報編輯一旦確立特色欄目的選題,就要對特色欄目所要研究的內容和未來走向做出科學的判斷,并擬出比較詳實的策劃方案。特色欄目要發(fā)展為知名品牌,不是一期兩期甚至一兩年能夠實現的,往往要經過幾年甚至上十年的努力。
從學科優(yōu)勢出發(fā),就是要結合重點學科,認真分析本校的優(yōu)勢學科、特色學科,分析本校所處的地域優(yōu)勢、地方特色,分析該欄目的作者隊伍,深入了解和掌握本校學科的研究動態(tài)和發(fā)展趨勢,由此提出合理的選題方案和組稿計劃,通過扶持內稿和大量吸引外稿,使特色欄目盡快成長起來。要及時與校內專家學者取得聯系,了解該專業(yè)的研究動態(tài)和他們的研究進展,組織優(yōu)質稿件,并利用校內專家學者的學術背景,積極爭取校外專家學者的相關優(yōu)質稿件,從而辦好重點欄目,拓展學報的發(fā)展空間,使學報獲得發(fā)展的后勁。
3、反映學術前沿,緊跟時代需要是生命力的源泉
國家教育部辦公廳印發(fā)的《全國高校社科學報工作研討會會議紀要》中明確指出:“學報既可以學科為主題設計欄目,組織稿件,更要以問題為中心設計欄目,組織稿件。” [4]因此,高校社科學報特色欄目的確立必須站在學術研究的前沿,反映社會熱點和難點問題,使學報成為學術研究和交流的開放平臺。編輯部可以和本校的院系一起組織各種學術研討會,召集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和中青年學者,就學報特色欄目的選題、學術熱點問題、學科發(fā)展趨向、動態(tài)和交叉學科的研究等,展開學術交流與學術爭鳴活動。學報在特色欄目以連載的形式刊發(fā)組織到的優(yōu)秀稿件,將不同觀點、不同風格的論文都呈現給讀者,甚至以專輯的形式推出有關學術會議的研究論文。這樣不僅能拓展特色欄目選題的研究深度與廣度,吸引相關學術領域專家學者對學報特色欄目的關注,更能提高學報以及學校本身的知名度。高校社科學報應該緊跟時代需要,關注學術前沿注重學術創(chuàng)新,以對社會重大現實問題的研究為突破口,以熱點問題、前沿問題為中心設置特色欄目,強化問題意識和對社會重大現實問題的探究。
4、利用多樣化平臺,提升影響力
在我國現有的9000多種期刊中,高校學報占1800多種,而高校社科學報的數量近1000種,[5]在?魍襯J較攏?要提高影響力勢必受到很多條件的制約,然而隨著網絡技術及大型文獻數據庫的發(fā)展,電子文獻在網絡上的傳播越來越廣,影響也越來越大,學術傳播方式正不得不改變,影響力提升的途徑也迅速的多樣化起來。論文從網上全文下載是收費的,讀者瀏覽后從網上全文下載,說明論文對作者產生了吸引力,其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得到了一定體現。除期刊的被引用指標外,文獻的網絡下載量等都被引入期刊評價體系,成為評價期刊質量和影響力的重要指標。這些平臺是提升高校社會學報影響力的重要手段。
5、編輯與作者有效溝通機制的構建
數字時代的到來使得傳統(tǒng)的編輯實踐中所需的專業(yè)技能和主體意識被淡化,同時又有了更新、更多元的要求。與傳統(tǒng)編輯相比,數字時代編輯的主體意識被強化了,數字時代編輯的知識結構更加多元,創(chuàng)意思維能力更強,掌握數字技術是當代編輯主體必備的基本功。建立科學有效的編輯與作者溝通機制,便于編輯及時為讀者提供感興趣的文章、信息,推介學報欄目的建設方向,做讀者的良師、作者的益友,吸引專家和讀者參與研究,將有利于挖掘、發(fā)現和組織高水平優(yōu)秀論文、把握學科發(fā)展方向,促進期刊的建設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張?h,李明德,張行勇. 內修外求:創(chuàng)辦更具影響力的高校學報[J].編輯學報,2016(4)150-152.
[2] 周民, 李宗紅,張東茹,等. 精品:期刊編輯的訴求――兼談名欄與名優(yōu)學報的構建[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2.32(4)105-110.
[3] 康敬奎. 高校社科學報的特色化之路 [J]. 清華大學學報,2011(6)147-159.
[4] 木星. 高校學報特色欄目建設中的問題與對策[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6)91-97.
[5] 錢澄,馮斌. 關于高校學報實施品牌戰(zhàn)略的思考[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86-89.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