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水木清華—我心中的清華精神
何謂“水木清華”?實乃水清木華。木華,樹木堅毅挺拔而生生不息,求學治業(yè)當如木之“自強不息”;水清,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待人接物當如水之“厚德載物”。水木清華,是我心中的清華精神。
緣起
2011年暑假,一次北京之行來到清華園,游到“水木清華”時被其景其境吸引,只覺“水木清華”很美。后來我了解到“水木清華”出自晉人謝混詩《游西池》“惠風蕩繁囿,白云屯曾阿,寒裳順蘭止,水木湛清華”。謝混是中國山水詩的開創(chuàng)者,亂世之下,他將人們審美引入欣賞自然,澄懷觀道,靜照忘求。私以為,這正是中國文人的向往,是一種遠離世俗,回歸寧靜,釋放真我的人生追求。那時的我,便下定決心要來清華園,來追求這份寧靜與美好。
逐夢
201*年暑假,我有幸參加清華暑期學校,再次踏入清華,我對“水木清華”的理解更進一步。通過參觀校史館,我了解到清華建校以來培養(yǎng)出一批學術大師、興業(yè)英才、治國棟梁,他們勉學勵志,堅忍強毅,為實現人生價值而奮斗不息,正是如樹般“自強不息”的清華精神激勵著他們;通過每一場精彩絕倫的講座,我深切體會到清華“文理滲透”的特色:長腿男神劉云浩教授講座的主要內容是物聯網,但他引經據典,提到許多文學典故,人格魅力可見一斑。作為一名文科生,從小便聽到許多“工科清華,文理北大”說法,但是我認為并不是這樣,劉云浩教授作為工科教授,卻有著廣闊的人文視野,可見清華人并不缺少人文素養(yǎng),清華人有著一種“理性的浪漫”,這種“文理滲透”的風格正是如水般“厚德載物”的體現罷。
為期一周的暑校更堅定了我要到清華園求學的夢想,而“水木清華”中蘊含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也成為了我高三一年里每次考砸之后重新執(zhí)筆再戰(zhàn)的精神動力。
圓夢
201*年7月19日,高考錄取結果出來的時候,我覺得一切都像夢一般:六年前水木清華的一瞥、一年前難忘的暑校、十二年的寒窗苦讀……我終于可以徜徉于清華園求知治學,可以在這個更大的天地筑夢,可以更深刻地探求“水木清華”的精神。
現在,經過半個學期的親身體驗及閱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清華精神巡禮》,我心中的清華精神得到了完善:我認為“水木清華”乃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意象體現,“木華”“水清”是校訓的另一種表達方式。
自強不息,是錢鐘書“橫掃清華圖書館”的少年志氣,是蔣南翔“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的時代怒吼,是科學大師楊振寧等于黑暗中探尋光明的求索精神,是“兩彈一星”元勛科學救國的奉獻精神,是清華英烈“不因斧鉞在前而變初衷”的鐵骨錚錚!
自強不息,就是如樹一般,腳踏實地、堅毅不屈、生生不息,因而清華人有一種立于天地之間而不懼的勇氣與膽魄。更深層次,清華人是在自強的基礎上為國強而奮斗:清華人時刻將自己的命運與民族的獨立、國家的強盛緊緊相連,在科學、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作出卓越的貢獻,為華夏子孫添彩,為神州大地增輝!“自強不息”的最終目的就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厚德載物,就是像水一樣接納包容萬物,擁有開放而博大的胸襟。清華人絕不是封閉在象牙塔里死讀書,而是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關注社會、面向世界的復合型人才。
文體方面,體育是清華骨子里的傳統之一,從馬約翰先生的身體力行到蔣南翔校長提出的“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再到我們每天刷阿甘,體育成為清華學子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還記得開學前我報名成為清華離退休老年人運動會的志愿者,花甲古稀之年的他們沒有一點兒生命的暮氣,公文素材庫(m.bsmz.net)而是一個個充滿了活力,我想:這就是清華人“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最好體現吧。還記得剛開學時,我很不適應2km的阿甘跑步,跑得上氣不接下氣的時候特別想放棄,但是每每想到那天賽場上活力滿滿的老人,我就用馬約翰先生的那句“奮斗到底,決不放棄”激勵自己,現在,我已經能夠輕松地跑完2km甚至敢于挑戰(zhàn)3~5km。
我認為,體育運動不僅能強身健體,還能磨礪意志,這不也體現了清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嗎?清華流韻,藝術存芳。藝術也是清華人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藝教中心生動有趣的課程、多樣的學生藝術社團、廣闊的藝術展示平臺(校歌賽、學生節(jié)等)營造出生機勃勃的藝術氛圍,就像吳宓先生所述“紅瓦高樓翠柏里,歌聲未絕書聲起。名園舊被白云封,翻借管弦除荊杞!
清華人關注社會,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我想這也是為什么清華把“學生會”“團委”稱為“社會工作”而不像其他學校稱為“學生工作”。做一份社工所積累技術和經驗能為我們走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本學期我加入了院學生會,半個學期的歷練使我學會了攝影、做推送排版、寫文案策劃。同時,清華鼓勵學生走進社會、了解社會,進行社會實踐,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剛剛結束的社會實踐年會使我領略到學長學姐們廣闊的社會視野以及那一份“力求客觀,絕不冷漠”的社會擔當。
厚德載物也體現在清華“文理滲透、中西融匯”的辦學風格上。清華有許多教授本科工科出身,后來卻精于人文社科研究。本學期我選修《莊子》的授課教授陳怡先生便是一例:課上我驚嘆于他廣博的經典閱讀量,不論是西方哲學經典還是古代諸子百家,他都能信手拈來,深刻解讀。此外,我還選修了一門全英的心理學課程,這對我而言十分具有挑戰(zhàn)性,但是半個學期下來,學到心理學知識的同時,我的英文閱讀與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時,清華引導莘莘學子“闖世界”,每個學期都有豐富的出國交換機會,為我們提供廣闊的世界平臺。
“自強不息”與“厚德載物”并不是割裂開來的關系,楊絳先生在設立“好讀書”獎學金時曾贈言希望清華學子“起于自強不息,止于厚德載物”。二者各有側重的同時相互補充:無論是求學治業(yè)還是為人處世,既需要“自強不息”也需要“厚德載物”;同時,“自強不息”是“厚德載物”的基礎,“厚德載物”是“自強不息”的目標。
既然“水木清華”是校訓的意象體現,我為什么不直接把校訓作為我心中的清華精神呢?因為我認為“水木清華”中還蘊含的著那一份我初見清華園時的寧靜與美好。邱勇校長在201*級本科開學典禮的講話曾說道:“大學是一個需要寧靜的地方。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大學的職能越來越多,社會也越來越喧囂浮躁,大學在當下尤其要強調遠離世俗利益的誘惑,驅除急功近利的障蔽,真正成為人類的精神家園……我相信,寧靜的清華一定會孕育更加美好的未來!钡拇_,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清華人需要在寧靜中追問本心,在寧靜中堅守初心,在寧靜中篤學砥礪!
作為一名清華學子,我定堅守“水木清華”的精神,不耽誤寶貴的辰光,不辜負這偉大的時代!作者:人文與社會73班林俐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