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每個人都曾年輕過,而且每個人都在年輕時做過“意氣用事”的決定,回過頭來,冷暖自知,你后不后悔不用告訴別人。但是人需要在經(jīng)歷中成長這是客觀規(guī)律……
金榮:您好。
聽眾:金榮老師您好,我想咨詢一下情感問題。我今年26歲了,在上大學的時候談了一個男朋友,戀愛談了四年,但是家人現(xiàn)在不同意。反對的原因主要有三點:第一:嫌男孩個子不高;第二:嫌他是山里孩子,而我是城里孩子;第三:嫌男孩在外地工作,是流動單位。如果結(jié)婚就要讓我們出去住,還不辦酒席。后來家里介紹了一個男孩給我,認識已經(jīng)快兩年了,家里使勁催我們結(jié)婚,但是我不想結(jié)婚,一直拖著。跟前男友也一直有聯(lián)系,我現(xiàn)在不知道這個婚究竟該不該結(jié)。
金榮:你跟你前男友戀愛四年,第一點:身高問題。這沒有辦法補救。第二點:家是山里的,這一點也沒有辦法改變。第三:流動單位,這還勉強可以算得上是一個理由。因為如果兩個人在一起過日子,卻長期處于一個分居的狀態(tài),這會是一個很大的威脅。我不知道你有沒有認真的想過這些問題,經(jīng)營一段感情是需要條件的,你覺得你能經(jīng)營好這段感情的自信心是什么呢?
聽眾:我覺得我們倆談了四年挺…(割舍不下)我覺得我愿意為了他而放棄這邊的工作。
金榮:你愿意為了他是因為你覺得值得,我現(xiàn)在想知道的是,你為什么認為他值得呢?是什么讓你可以做出這樣的決定?
聽眾:我覺得他對我挺好的。
金榮:只是因為他對你好嗎?他對你的好,很和你胃口?
聽眾:也許吧。
金榮:如果他一年只回來兩個月,他很想對你好,但是他卻不在你身邊,請問你可以堅持多久呢?
聽眾:我們現(xiàn)在基本上每天都打電話聯(lián)系。
金榮:那取代不了一個人在你身邊的感覺,你同意嗎?
聽眾:我同意。
金榮:這樣一個重大的缺憾,那么什么才能支撐你們感情的穩(wěn)定性呢?
聽眾:就是呆在一起。
金榮:主要是現(xiàn)在你們不能呆在一起。
聽眾:但是結(jié)婚以后,肯定就可以呆在一起了。
金榮:你剛才不是說他是流動單位嗎?結(jié)婚了之后,難道就不流動了嗎?
聽眾:我也考慮到了,所以我特別的猶豫。
金榮:我始終都沒有問過你父母的意見,因為他的工作原因,你每天回家都是一個人,當你看著別人都是成雙成對在一起的時候,我真的不知道這種狀態(tài)你可以持續(xù)多久。
聽眾:嗯。
金榮:這和你家人是否反對無關(guān),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要考慮清楚,以后是這樣的狀態(tài),你們的婚姻要靠什么來維系。
聽眾:嗯。
金榮:不要總說家人反對,你要自己想清楚。因為好的背后是需要很多點來支持的,是要跟現(xiàn)實去對接的。你覺得你能對接上嗎?
聽眾:不能。
金榮:人必須要為自己做出的決定承擔后果,你需要做出一個有利于你自己的決定,不要將家人當成障礙,你需要客觀的分析一下你們的情感,能不能走?能走多遠?靠什么去走?我認為你找不到支持,如果能找到的話,今天你就不用給我打電話了
聽眾:但是家人給我介紹的這個也是異地。
金榮:你依然可以反對,這個問題如果克服不了,“危險”依然是存在的。你現(xiàn)在已經(jīng)上班了,也有了自己的人脈,不能自己跟異性交往嗎?為什么要一直被別人左右呢?
聽眾:我的朋友圈子很少,我不愿意出去認識朋友,也不愿意接受別人給我介紹的。
金榮:你對介紹對象,有不接受的成分在里邊嗎?
聽眾:我覺得有。
金榮:為什么你對介紹排斥呢?
聽眾:我放不下那個男朋友。
金榮:所以你需要想清楚,你放不下是為什么?你想從中得到什么?把這些道理想明白,用理性去指導(dǎo)行為,而不是用盲目的沖動去指導(dǎo)行為。最后我想再說一點,美好的東西一定是生活中的常態(tài),美好就是實實在在、平平淡淡,浪漫的背后是殘酷的現(xiàn)實。明白嗎?
聽眾:明白。
金榮:你已經(jīng)26歲了,不小了。不能再這樣耽誤自己了。
聽眾:我也是這樣想的。
金榮:介紹對象,只是交往的一種途徑而已,接下來的交往和了解才是主要的。我希望你能放下包袱,在思想上做一個了解。你父母雖然不同意,但是肯定是不會害你的。
聽眾:我覺得他們太看重物質(zhì)方面了。
金榮:那是他們的事情,我沒有讓你看中物質(zhì),一直都讓你看重這個人。不過物質(zhì)也是生活的基礎(chǔ),你總不能餓著肚子談戀愛吧?這兩者并不沖突,物質(zhì)是為精神服務(wù)的。
聽眾:嗯,好的。
金榮:我說的希望你能明白,想清楚、想明白,大膽的邁出那一步。
聽眾:謝謝老師,再見。
金榮點評
每個人都曾年輕過,而且每個人都在年輕時做過“意氣用事”的決定,回過頭來,冷暖自知,你后不后悔不用告訴別人。但是人需要在經(jīng)歷中成長這是客觀規(guī)律。
過去有句話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我們對待旁人給我們的管束也好,建議也好,干涉也罷,可以參考這句老話。
最根本的是我們本人要學會去思考、衡量,做怎樣的決定對自己實實在在最有利;拋開一切外界的干擾,如果我們自己沒有成長、沒有主見、或者不善于理性地審時度勢,那么我們自己要承擔,旁人哪怕幫你把這口黑鍋背了,苦日子還是自己去過的。
年輕時我們都有種掙脫束縛的傾向,長輩們手伸長了,本能地我們就想跟他們對著干,似乎干贏了心里就爽快,可是如果爭贏了他們自己落個很悲催的結(jié)局,得不償失。理想和感覺多美好都沒用,如果它無法跟現(xiàn)實接軌的話,好景不長是你想要的結(jié)果嗎?
。ㄕ裕航饦s之聲)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