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歷史的長卷,能夠看到,有一種精神,從遠古走來,帶著歷史的積淀;有一種文化,從詩經(jīng)中走來,浩蕩飄拂,綿延至今。它是《尚書》所云“日宣三德,夜宿浚明有家”;它是春秋伊始,“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的諄諄告誡;它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的立世所需;它是《朱子家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的治家格言。它就是為我指引前進方向,給我展示禮貌色彩的家教家風。
《禮記*學記》中曾言:“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意思是說,兒孫因見多了,常常會把前輩的技藝學到手。不論等級貴賤,王子庶民,品味每個家族的背后,總有一種給予后人力量的支點為之傳承。它凝聚了傳統(tǒng)文化的積淀和家族理理念的信仰,無論時光久遠,始終如影隨形。而我,也如此……
有人說,家教家風是藏在爺爺白胡須里的“四書五經(jīng)”;是刻在爸爸臉上的“家教家規(guī)”;是苦口婆心的媽媽嘮嘮叨叨……而我認為,家教家風其實在爺爺一筆一劃的毛筆小楷里;在爸爸一板一眼的二胡演奏里;在媽媽一針一線的毛衣編織里。它無需刻在墻上,寫在紙上;無需默默背誦,照章辦事,它就在長輩們的言傳身教里里,就在日常生活的身體力行里。它如一粒美麗的種子在我心中生根發(fā)芽,不斷成長壯大,讓我在人生的旅程中積累和傳承;赝哌^的路,也許我以前也因為貪玩遲到,被爸爸關(guān)進小黑屋面壁思過;也許我以前也因為與同學爭吵,被媽媽罰寫檢查當面道歉……但是,隨著時光的積淀和歲月的洗禮,我也以前為了圓貧困山區(qū)孩子的讀書夢去下鄉(xiāng)支教,我也以前為了獲得自己最愛的隨身聽而去勤工儉學。在成長的道路路上,我或許沒有感受到家教家風的真實存在,但是它儼然已經(jīng)融入到我的骨子里,使我的思想感情和行為受到感染,無形中塑造了我未來的樣貌。之后,我慢慢明白了,其實家教家風是一盞導航燈,它一向指引著我前進的方向;家教家風是一面鏡子,它展示給我當代禮貌的色彩,讓我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向知禮儀懂感恩、明事理、懂謙讓。
法國作家羅蘭曾說過:“環(huán)境中每一個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長過程的建材,使這個人的思想感情與行為受到感染,左右著這個人的生活態(tài)度。環(huán)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家教家風是一個家族思想理念、生活習慣、情感依托、精神活動等多種成分的凝聚。它不需要有等身的著作,也不需要有夸大的情懷,它是一種內(nèi)秀的文化沉淀,在幾代人的成長中漸漸明晰。它仿佛一種無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心靈,塑造著我們的人格,指引著我們默默前行。縱觀上下五千年年,在形式迥異的家風之中,似乎總能領(lǐng)略略到寬厚待人、勤儉持家、明事知禮、忠君愛國的精髓……這些字眼的背后貫穿整個家族輝煌的始終。誠然,嵇康絕音,獄中告子脫軟骨之俗;包公清廉,舉族恪守為人敬仰;岳母刺字,岳家忠魂長存……這些于歷史長河中沉淀下來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在見證每個家族輝煌的同時,也極大的推動了社會風氣的凈化,成為所處時代道德典范,家風端正,民風淳厚,齊家者必然治國有方。“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應(yīng)念物力維艱”……前人透過立身、立言的形式,將這些做人的基本道理告訴之后人,成為我們一向根植在心靈深處,從來不曾斷裂的精神傳承。
如此而言,前人對于家教家風的詮釋,依然是當今社會的道德追求。它是儒家文化中的“詩禮傳家”,它是《大學》所云“修身、齊家、平天下”,它是孟母三遷育亞圣,它是岳母刺字鑄精忠,它是歲月的輾轉(zhuǎn)之中一向秉承的理想和信念,無論時光流轉(zhuǎn),一向伴我前行……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