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10年,我在北京和紐約之間幾度來回,橫跨太平洋搬了好幾次家。這兩座城市幾乎瓜分了我整個青春,也攜手掠奪了我對城市所能懷有的所有情感,這些情感很難簡單地用喜歡或者不喜歡來定義,其中混合了熱愛、感激、失落、挫敗、留戀、厭倦等許多難以言說的感受。
除此之外,我還在上海度過了大學時代。許多年前,我坐長途夜班車從南方的一個小縣城到上海求學,18歲出門遠行的少年懷著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對未來生活的雄心,一路上經過無數(shù)的城鎮(zhèn)和村莊,聽到車窗外不同的方言漸次變化。我徹夜未眠,黎明之前,車子駛進上海,兩邊漸漸出現(xiàn)一棟棟高樓、一盞盞路燈。下了車,我呆呆地看著一城燈火,那是我第一次和一座大城市相遇,直到現(xiàn)在我仍然能清晰地回想起自己在那一刻的震撼和感動。
城市對人的刻畫無形而深刻,它們在不知不覺中塑造著你的喜好乃至性格。北京是一座在空間使用上極度粗放而奢侈的城市,它大得無邊,許多辦公大樓前的空地,在有些城市已經可以做市民廣場;就連許多街道,都寬得讓人絕望。在北京時,我對這樣毫無節(jié)制的鋪陳所造成的不便曾心生怨恨,直到我去了。那是一座在許多方面都可以與北京作為一組工整的反義詞出現(xiàn)的城市,走在那里逼仄得讓人無法喘息的街道上時,我無比懷念北京的寬廣和自在。那時我才明白,北京已經定義了我對城市的審美標準。
紐約是另一種形態(tài)的城市,有世界上最獨特的魅力。在某種程度上,它是北京和上海的綜合體,既有北京那種對一切滿不在乎的粗獷和豪邁,又有上海那種從骨子里散發(fā)出來的精致和漂亮。
在紐約時去快餐店點餐,服務員都會問上一句:Stay or to go?意思是在這兒吃還是打包帶走。但對于大多數(shù)在美國的中國人來說,這句話其實也是一個時時需要面對的隱喻——留下來,還是回國?每個人都會經常這樣問自己,這是一道無法回避的選擇題,很難抉擇,也沒有完美的答案。它像一個怪獸,永遠躲在一角,逼視著每一個在異鄉(xiāng)漂泊的靈魂。
留在紐約還是回國,這個問題的本質,其實是要選擇怎樣的一種生活。而對大多數(shù)困惑于此的中國人來說,它可以簡化成在紐約的生活與在北京或者上海的生活之間的一個比較。
硅谷著名的風險投資家和專欄作家保羅·格雷厄姆有一篇散文《城市與雄心》,對人和城市的關系有非常精到的描述。他說,偉大的城市總是吸引著有雄心壯志的人,有些城市因此成為某種遠大理想的聚集地,這樣的城市通過許多不同的方式,向人們傳遞著不同的信息,吸引著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前去。比如說劍橋(波士頓地區(qū)的一個大學城,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所在地)向人們傳遞的信息是“你需要更聰明”,加州的帕洛阿托傳遞的信息則是“你需要變得更有權勢”。
至于紐約,保羅·格雷厄姆說,它傳遞的主要信息是“你需要賺更多的錢”。這個判斷不算錯誤,但有些過于絕對。事實上,紐約是如此復雜而多樣,它傳遞的可能有上百種不同的聲音,不同的人會接收到不同的信息。
對于我來說,紐約傳遞的最讓人感動的信息是,“你要成為你自己”。這座城市以一種罕見的寬容和漠不關心,縱容和鼓勵著每一個人做真正的自己。在這里,沒有人對你說你應該做什么,沒有人禁止你不能做什么,甚至沒有人會在乎你到底在做什么。這里沒有年齡概念,五六十歲甚至七八十歲的人仍然在意氣風發(fā)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這里甚至沒有性別的概念,我在這里遇到的幾乎所有的中國女孩子,都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變得無比獨立而強勢。這種強勢不是對人吼叫或者蠻橫,而是一種因為完全掌控了自己的命運而無所畏懼的強勢。她們同樣可以溫柔可人,可是散發(fā)著迷人的、讓人無法忽視的自信。
也沒有人在乎你來自哪里,說什么樣的語言。在這里,每一個人都以生命最舒展的狀態(tài)綻放。因為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所以這座城市能夠吸引不同類型的人群,讓他們看似矛盾卻和諧共處。這里聚集了全世界最富有的富豪,也聚集了全世界最落魄的藝術家。華爾街的金融精英、常青藤的思想領袖、世界頂級的音樂家和畫家、來自世界每一個國家的普通人,還有無所事事、異想天開的懶漢,他們每天搭載著同一列地鐵,各自心滿意足地奔向自己的遠大前程。
這樣的環(huán)境,讓身處其中的人能夠感受到一種真正的心靈的自由。這種自由是紐約最吸引人的地方。
中國的城市呢?如果我們不那么苛刻,我們可以說,北京和上海都是偉大的城市,或者終究會進入偉大城市的行列。
北京是一個不太容易能讓人一下子就喜歡上的城市,它有許多讓人詬病的缺陷,喜歡它有很高的門檻,你得適應、容忍它的種種不便。
北京有一種別的城市少見的傲慢。比如說,這座城市沒有便利店文化,便利店的數(shù)量屈指可數(shù),半夜出去想買瓶水都不太容易,要知道早在10多年前,上海很多地方的便利店就已經密集到一兩百米之內有三四家的程度了。
可是一旦你跨過那些門檻,就會非常喜歡北京。北京也在傳遞著“你可以成為你自己”的聲音,盡管這聲音還有些微弱,但是北京可能是最接近紐約的中國城市,說它是中國版的紐約也不為過。至少相對于別的中國城市,北京是最能夠讓你感受到“我不在乎你在做什么”這一類信息的地方。它按照自己的方式生長、接納,但不模仿也不迎合,反而成就了它獨特的氣質。
上海有它的雄心,但它太努力了,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太想成為一座偉大的城市,于是它迫不及待地尋找模板,最后無非是成為更好的,或更好的東京。
但是,上海有著北京和其他任何一座中國城市都無法企及的舒適生活。這種舒適部分源自對細節(jié)和優(yōu)雅的不懈追求,因為上海傳遞出來的信息是:你要活得更加精致。有些人會害怕這種信息傳遞出來的壓力,但是另一些人沉浸其中,并以此作為衡量生活品質的標準。此外,南方的城市通常都有濃厚的市井氣息,相比北京的不近人間煙火,上海自然隨和得讓人感到親切和感動。
我有時候會開玩笑地把我身邊的朋友分成兩種人,一種喜歡北京,另一種喜歡上海。如果你留心觀察,會發(fā)現(xiàn)即使在老外身上也有這樣的區(qū)別,在北京生活的老外和在上海生活的老外往往會有截然不同的氣質。
沒有哪一座城市更好或者更不好。選擇在哪座城市生活,本質上其實是選擇歸順哪一種生活方式,選擇和什么樣的人共處。因為無論在哪里,最終我們要面對的無非都是兩個同樣的問題:怎樣和自己相處,以及怎樣和世界相處。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