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筆者看了新的紀錄片《秦始皇到漢武帝》,紀錄片的制作水平不錯,立場也比較客觀,可以算是一部佳作。在筆者看來這部紀錄片尚有幾個地方沒有講的透徹,第一個問題是為什么黃老之術成為了漢初的治國理念。
在這一點上很多紀錄片和文章都將道家追求的“無為”當做解釋,認為清靜無為,與民休息是漢初的國策,但是筆者并不同意這個觀點,“無為”并不應該解釋為真的無為,如果什么都不做自由發(fā)展,那么結果是什么呢?結果就是七王之亂。也就是說正因為漢初使用了這種策略才導致了七王之亂的發(fā)生,那么又該如何理解呢?
首先想要看懂這個問題就首先要知道當時的環(huán)境,當項羽自封西楚霸王和劉邦被封為漢王之后開始了楚漢戰(zhàn)爭,而為什么劉邦一定要做皇帝呢?這是因為劉邦不得不這樣做,項羽是楚國貴族后裔,而想要在楚國爭奪控制力也非要貴族不可,這也是為什么陳勝吳廣起義中會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所以關鍵的地方在于,在楚國的文化之中只有熊氏、羋氏和貴族才能形成與其他楚人的契約關系,這導致了如果劉邦想要戰(zhàn)勝項羽,就必須采取一個新的模式才可能成功,并且秦國在郡縣制的改革并未徹底完成,各方的諸侯和舊勢力還存在,所以導致劉邦需要成為皇帝才能得到更高的控制權。
當劉邦戰(zhàn)勝項羽之后,就又面臨一個問題,他該選擇何種文化和制度來管理新出現(xiàn)的漢朝,墨家已經逐漸衰落,法家則剛剛失敗于秦朝,那么劉邦只能選擇兩個文化,一個就是道家,另一個就是儒家。
那么為什么劉邦沒有選擇儒家,這是因為當時的儒家是封建儒家思想,追求的是復興周禮的“克己復禮”,所以這一點對于劉邦推行郡縣制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阻礙,自然不能選擇,這導致漢初選擇了道家。說說
如何去理解“道家”將成為看待從秦到漢的關鍵過渡,“道家”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非常容易與儒家進行混合對待,并且之后道家又分化出“道教”來,所以給人感覺道家是一種與世無爭的哲學,然而這樣看待“道家”就沒有看到他的本質,“無為”并不是毫不作為任由發(fā)展的意思,而應該解釋為“我為”,道家的思想所追求的是“我”應該如何看待和面對世界,用自己的思想去面對世間的變化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如果仔細分析當時的環(huán)境這一點也就更加清楚了,漢初時候剛剛結束了戰(zhàn)爭民生凋敝,甚至連皇帝都沒有像樣的車馬使用,在皇帝的周圍還有各種勢力的存在,劉邦又遭遇了白登之圍的失敗,所以劉邦如果強力進行改革,勢必再次激起混亂,這使得從劉邦開始決定休養(yǎng)生息,蕭何之后的曹參為何仍然強調無為而治。
因為對于整體的情況看來,漢朝的皇帝勢力與諸侯王勢力之間的發(fā)展看誰更得利的問題,時間對皇帝是有利的,如果皇帝可以忍耐和等待自己的勢力壯大起來,才有能夠解決諸侯王的能量,而對諸侯王們來說自己想要發(fā)展勢力對抗皇帝也需要時間。女生唯美網名
再者漢初政治中后宮干政情況非常嚴重,對于法家與儒家來說都非常強調規(guī)制,這將限制后宮干政的能力,所以從一個大的環(huán)境上看后宮、皇帝、諸侯王都在等待時機發(fā)展自己,“無為而治”與其說是什么都不做,不如說是每個族權勢力都在利用時間和“我為”的思想為自己創(chuàng)造更好的空間。
所以爆發(fā)七王之亂就是一個自然的事情了,七王之亂爆發(fā)以后漢景帝重用周亞夫和自己的兄弟進行平叛之戰(zhàn),擊敗了諸侯王之亂,但是漢景帝仍然沒有得到改革的關鍵突破。
到了漢武帝時代終于出現(xiàn)了轉機,董仲舒的出現(xiàn)改革了這一困境,董仲舒為何可以使得儒家替代道家成為漢朝所使用的文化,以至于“廢黜百家獨尊儒術”,這是因為董仲舒時代的儒家已經不再是封建儒家思想,而是進化到了王朝儒家思想,他將儒家思想與官權有效的結合起來,使得官權制度尋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改變了法家所創(chuàng)造的官權制度的困境,讓官權制度得到了一個重大的發(fā)展與突破。
于是,漢武帝才能夠頒布推恩令,使得諸侯王的勢力越來越衰落,官權得以發(fā)展。從秦朝到漢朝是一個關鍵的過渡時期,為什么儒家可以最后脫穎而出,這是需要關注的重點,儒家思想在這一時代也出現(xiàn)了重要的變化,從封建走向了王朝。
封建儒家思想的創(chuàng)造者孔子是一個封建思想的崇拜者,但是歷史是諷刺的,孔子一生追求“克己復禮”,然而真正將封建思想擊敗的,也正是孔子。封建思想中貴族的合法性來源于“血統(tǒng)”,這也是周禮出現(xiàn)后的變化?鬃映霈F(xiàn)后認為天下大亂的關鍵在于人不守“禮”所造成的,所以通過“克己復禮”可以恢復周禮,但是讓孔子沒有想到的是,他的舉動和學說并不被封建貴族和君主接受,因為一旦真的使用孔子的思想,封建的合法性就會出現(xiàn)變化,從“血統(tǒng)”走向“行為”,孔子一生追求封建制度卻被封建君主拒絕的關鍵就在于封建儒家思想不但不能挽救封建思想,相反摧毀封建,這使得儒家思想在封建時代其實是一個失敗的學說。
但是這一點在王朝制度以后出現(xiàn)了變化,“行為”論經過董仲舒的變化成功的變成王朝儒家思想,所以儒家思想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思想,隨著思想的改革形成了新的文化用來解決漢朝的實際問題,成為儒家思想脫穎而出的關鍵。
這是筆者對于從秦末到漢初發(fā)生轉變的理解。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