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家鄉(xiāng)的變化作文(一):
改革開放家鄉(xiāng)的變化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的提高,個性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這些處在農村的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我出生在90年代末,家鄉(xiāng)在董馬村。聽我的外婆講,以前我的家鄉(xiāng)很貧困,一大家人都擠在一件小小的茅屋里,里面的光線很暗,沒有暖和的衣服穿,一件衣服要打好多補丁,并且大的穿了,小的又之后穿。村子里的人是吃不飽、穿不暖,農民們靠搶公分、分糧、分錢。一年到頭分的糧食,不夠吃,錢也不夠,有時連鹽都買不起吃。村子里只有一條狹窄的小路,每逢雨天泥濘不堪,人們走路都要從山上繞道。孩子們在破陋的教室里讀書,也有孩子因交不起幾元的學雜費上不了學。以前沒有電氣設備,要與遠方的親朋好友取得聯系靠信件,這種方式又慢又不方便。
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村里開始有了電視機。夜幕降臨,忙碌了一天的村民們聚集在電視機前,看著電視里播放的精彩節(jié)目,也仿佛看到了自己精彩的明天。
在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推進和落實下,家鄉(xiāng)的變化一年比一年大。原先村民們擠在狹小陰暗的老式木房子里面,此刻住進了寬敞明亮的紅磚青瓦房,并有了衛(wèi)生廚房,衛(wèi)生廁所,有的還建起了兩層以上的樓房。以前窄小的土路,一下雨泥濘不堪,此刻變成了寬闊的水泥大道,下雨天也不怕出不去了,此刻我回家能夠坐著小車直接就到家門口了。小康示范村使整個村子煥然一新。此刻的孩子們都做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課,并且國家免減了書雜費,村子里的每一個孩子都高高興興地去上學,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村民們都有均衡飲食。還能夠隨便挑選自己喜歡的衣服。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的發(fā)展,我的家鄉(xiāng)的確變化了。我認為不論是一個國家,還是個人,立足此刻,展望未來,實現夢想,都是十分重要的。家鄉(xiāng)的變化就是很好的見證。
改革開放家鄉(xiāng)的變化作文(二):
改革開放――家鄉(xiāng)變化大
我的故鄉(xiāng)在臨沭,那里人民樸素,笑容和藹,是一個在改革開放后,如雨后春筍一般,發(fā)展起來的城市。城市不大,但也是今時不同往日,與以前有了很大變化,這是我親身體會到的。
改革開放三十年,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歲月如梭,似乎只是在轉眼之間,改革開放的征途已經整整走過30年。
在這30年中,我的家鄉(xiāng)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個小小城市,在改革開放以來,個性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經濟發(fā)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勤勞善良的家鄉(xiāng)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實現了經濟持續(xù)健康快速發(fā)展,社會事業(yè)全面進步。
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辦公樓更是鱗次櫛比,一列列火車橫貫家鄉(xiāng),家家住進了新樓房,一臺臺彩電飛進千家萬戶,現如今家家電腦、電視、電冰箱樣樣不少,生活水平也是顯著提高,家鄉(xiāng)讓我刮目相看,在不經意間,我們的家鄉(xiāng)已隨著時代的變革,走入了小康社會,大家不愁吃穿,生活物質水平更是前所未有的增長。
十月一日是國慶節(jié),我和媽媽不僅僅談起祖國的變化,媽媽回憶起過去——那時候,哪有什么柏油馬路,泥土簡簡單單踩成了一條狹窄的馬路,一下雨,更是泥濘不堪,泥濘的路到處是水潭子,如果不留意踩到水潭子,整個腳就陷下去,好不容易把腳抽出來,可鞋子卻留在泥潭里……睡覺的地方是睡在干干的茅草上,沒有蚊帳,晚上蚊叮蟲咬,整宿整宿睡不著覺;門前是一堆堆的牛糞,又臭又臟,一腳踩下去,腳也不知變成了什么樣……以前,家鄉(xiāng)人民很窮,住著破爛不堪的茅草屋,上面的瓦片好一片,壞一片的,一到下雨,雨水好像都想來湊熱鬧,房子里全是雨滴,大家只得連夜挪動家具。那時的學校是一座破舊有土木結構房屋,土墻斑駁脫落,一塊玻璃也沒有。一到冬天,呼呼的寒風凜冽刺骨;春天,雨點從破瓦片上的窟窿里落下“嘀嗒”的雨聲與瑯瑯的讀書聲湊成了不合諧的曲子……
往事的一切不堪回首,自從改革開放后,家鄉(xiāng)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破舊的茅草屋變成了一座座高樓大廈,泥濘的小路變成了條條柏油馬路……人們利用資源,蓋了公園、蓋了大橋……路兩旁種滿了花草樹木,蜜蜂在唱歌,蝴蝶在跳舞。
不僅僅我的家鄉(xiāng)在變化,我的祖國也在發(fā)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
2001年7月13日晚,萬眾矚目的2008年奧運會舉辦城市最后要揭曉了!薩馬蘭奇雄渾的宣告聲中只有一個名字:BEIJING!中國人最后以完美的理念從眾多國家中脫穎而出。奪得2008年奧運會舉辦權。
前不久,神舟七號的成功發(fā)射再一次證明了中國人的實力。首次太空漫步對中國的航天事業(yè)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太空最后有了中國人的足跡;太空中首次飄起了鮮艷的五星紅旗!
這天,我們迎來改革開放30周年,這天,我們迎來繁榮富強的好日子。我們的祖國,正日益龐大,我們的祖國,將迎來大好時光!欣喜,在于變化。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我們的祖國,未來將會更強大!
改革開放家鄉(xiāng)的變化作文(三):
改革開放以來家鄉(xiāng)的變化
到此刻為止,我國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三十多年的歷程,從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家鄉(xiāng)父輩人的講述中,我深深地感受到這三十多年來的改革發(fā)展對上一代和我們這一代人的巨大改觀,從各個方面都是如此。據說改革開放初期,由于我國從一窮二白貧困線上走來,廣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雖然與解放前相比,生活狀況的確有了很大改善,但當時生活水平還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與文化需要。普遍物資匱乏,什么東西都供不應求,“千種商品千種票”。什么東西都要憑票供應,離開了票無法生活。那時人們只能節(jié)衣縮食,一切只能將就將就,談不上滿足二字,生活窘境,幾乎大家都如此。
而在改革開放以后,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相關政策,同時國家還在政策和技術上給予大力支持和幫忙。由于處在這樣一個極具發(fā)展前景的大環(huán)境中,再加上政府的大力倡導,很快國內的經濟就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市場經濟有了很好的發(fā)展,國內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氣象!
以我的家鄉(xiāng)鄭州為例,在生活方面,據我爸爸說,四十多年年前,他和爺爺奶奶住在用稻草搭成的房子,用土泥砌成的平房下,的大人孩子穿得太破了,冬天穿不上棉衣,腳上穿著露腳趾的破鞋子,到了夏天,只能把破棉襖的套子掏出之后再穿,這些還是粗布做的,而且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一臺小小黑白電視機已是奢侈品,但如今彩電以不足為奇,透過屏幕人們大開眼界,舊日里崗了,人們熱火朝天的蓋起了平房、現焦房、以致樓房、家用電器琳瑯滿目,人們紛紛住進了溫暖舒適的家。過去那種屋漏偏遭連夜雨的現象再也不見了,多雨季節(jié),坑坑洼洼、泥濘、崎嶇不平的羊腸小道消失的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筆直寬敞的柏油路面。過去孩子們上幼兒園,家長只能騎自行車接送,如今家家買上了電動自行車、摩托車,甚至小汽車接送孩子。改革開放前我們家鄉(xiāng)這都是爺爺奶奶告訴我們的,我才明白。而如今人們冬天里邊穿的是保暖內衣、羊毛衫,外面穿著羽絨服,暖和極了,大人孩子人人如此。對于老年人,國家還給予了養(yǎng)老保險,以確保他們能夠安享晚年,這也充分體現了黨以民為本的方針!
在醫(yī)療保障方面,國家給我們老人個性照顧,凡是門診住院看病,病人只負擔少量的支出,大頭還是國家給予支付,而且近幾年來,國家又出臺了一些相關政策,給老百姓辦起了醫(yī)療保險,只需交納一點費用,即可享受國家的高額補貼,而且看病住院70%、80%都是由國家支付,完完全全是為了我們老百姓著想。
在住房方面,以前一家人只能擠在一個很小的房子里,房子里只有幾件可憐的舊家具,要是能夠寬松的睡一覺就已經是很不錯了,連做夢都想擁有一套大房子。而此刻,我們家不但有了自己的大新房,而且還搬進了二層高的小洋樓里,各人都有自己的臥室,再也不用擠在一塊了。而且房內也是裝飾一新,各類電器一應俱全,電話、風扇、空調、冰箱、彩電、微波爐、液化氣灶具、太陽能熱水器……前年還購買了一臺電腦,寬帶上網,并玩起了數碼相機。今年將南北陽臺用鋁合金窗改造了一下,透過改造,房子的采光好了,空氣也比以前更流通了,人的感覺也不一樣了。最近政府對我們小區(qū)實行平改坡舊房改造以及三管改造和下水道改造等,都是政府出資,小區(qū)居民卻分文未付,此刻居民用水更方便了,排水更暢通了,真是說不盡的稱心如意。
改革開放30年來,農村的教育面貌也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首先是教育觀念的改變。創(chuàng)新教育、素質教育已深入人心,把師生們從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中解脫了出來,我們教師再也不要為升學率、各科分數而去絞盡腦汁地出難題、找偏題,去日益繼夜地“看守”學生了。而學生呢,也無需整天溺在題海中而“痛不欲生”了。學生的書包越來越輕,學生的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學生各方面素質在穩(wěn)步提高。尤其是近幾年來,由于九年義務制教育政策的徹底落實、國家在基礎教育方面的重點投入,家鄉(xiāng)昔日那設施簡陋,千瘡百孔的破爛校舍不見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幢幢窗明幾凈、寬敞舒適的新教學樓拔地而起,電腦室,實驗室、電教室........再也不是用來應付上級檢查的空殼了。教學設施一應俱全,更讓人高興的是國家推行義務教育,不但免去了學雜費,免費帶給教科書,并對部分困難家庭的學生予以生活補助。使全國千千萬萬的少年兒童直理解益,所有適齡兒童都能高高興興地上學。而大學生入學政策的寬松也為我們帶給了更多理解高等教育的機會,這在以前是根本無法想象的!
在交通方面也有了相當大的改觀。正所謂要想富,先修路。自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幾年來在“建設社會主義新家村”的過程中,一條條干凈而又標準的硬化公路把家鄉(xiāng)的村與村之間、組與組之間甚至戶與戶之間連接了起來。再也不見昔日人們出門時下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的尷尬情形了。如今,不管天晴下雨,人們都能夠衣帽整潔地串門、上學。田間地頭的農產品、偏僻的獨家小院中喂養(yǎng)的家畜再也不要擔心因道路不通而賣不出或被黑心老板狠心砍價了。
我們在綜合國力和科技發(fā)展方面也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神舟七號的成功發(fā)射再一次證明了中國人的實力。首次太空漫步對中國的航天事業(yè)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太空最后有了中國人的足跡;太空中首次飄起了鮮艷的五星紅旗;而08年的北京奧運會在全世界的矚目下圓滿結束,標志著我國在世界的歷史地位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緊之后是我們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即將閃亮登場,以更加出色的表現向世界再次宣告,中國已經真正的繁榮富強了!這天,我們迎來繁榮富強的好日子。我們的祖國,正日益龐大,我們的祖國,將迎來大好時光!欣喜,在于變化。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我們的祖國,未來將會更強大!
上述的種種狀況都說明了一個事實: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我們國家的繁榮富強,人民也就不會如此受惠。所以,這天我們生活在太平盛世的年代,要懂得珍惜、要維護當今社會,并應懂得知恩圖報。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學生,以前沒有做過轟轟烈烈的大事,此刻更是無法擔負重任,但我會努力學習,不斷提升自我,并根據自己的實際狀況,用心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這也就不辜負黨和祖國的恩情。
因為自己是從農村里走出來的,根在農村,所以,一向關注著農業(yè)、農村和農民。今年是國家改革開放30年,我忽然想起盤點我們家自1978至2008年間的變化,目的有三:
第一,總結。我們的變化中也許隱藏著農民改變自己命運的規(guī)律。
第二,溫故。溫故而知足,多想想自己艱苦的過去,人生的幸福感會強烈些、持久些。
第三,檢討。30年過去,彈指一揮間。人生短暫,30年做一次檢討,就應對自己日后需要什么、舍去什么更明晰。
1、人口比較。
1978年,我們家有8口人,分別是:祖父、祖母、父親、母親、我、妹妹、兩個弟弟。
2008年,我們家還是8人,分別是:母親、我、妻子、女兒、弟弟、弟媳、侄兒、弟弟。
人口變化:1979年祖母去世,1982年父親去世,1990年祖父去世,1990年繼父到插門來我家,2002年繼父去世。1988年妹妹出嫁,1995年我結婚,1997年我育有一女,2003年弟弟結婚,2005年弟弟育有一子。
2、戶口比較。
1978年,我們家8口人全部是農村戶口。
2008年,我們家8口人,有6口人是城市戶口,2人是農村戶口。其中,我因為考取大學,戶口遷移到城市,我妻子本身是城市戶口,女兒隨妻子落戶;弟弟、弟媳、侄兒因為在城市買房,戶口從農村遷到城市。
3、文化程度比較。
1978年,全家最高文化程度是我,小學五年級,其次是母親和妹妹,小學3年級。
2008年,全家最高文化程度是我和我妻子,都是碩士,其次是弟弟、弟媳,都是中專。
4、收入比較。
1978年,我們家有兩個半勞動力,父親算一個,母親算一個,我輟學算半個。父親一天掙10個工分,母親一天掙7個工分,我一天掙4個工分,全家一天共掙21個工分。我們村當年一個工分值6分錢,也就是說,我們全家當時月收入37.8元,年收入453.6元。我們家是村里有名的超支戶。
2008年,我和我妻子,年收入超60萬元,弟弟和弟媳,年收入20萬元,還有一個弟弟在農村,年收入1.2萬元,共計81.2萬元以上。
5、資產比較。
1978年,我們家有三孔(連)祖?zhèn)鞯耐链u黑瓦房,價值就應在1000元以內,還有一件也是惟一的一件電器——手電筒。
2008年,我們家在鄉(xiāng)下蓋有兩幢房子,一幢四孔(連)兩層約400平米,一幢兩(連)兩層約200平米,還有42畝土地,其中40畝土地是我承租的,兩畝土地是村里分給母親和其中一個弟弟的。我們家(包括弟弟、弟媳)在城市里還擁有8處以上房產和宅基地,3輛小車,10臺以上電視機,20臺以上空調,5臺以上冰箱,6臺以上電腦,7部手機等,其他家用電器基本是一應俱全。
6、基本物價比較。
1978年,豬肉0.78元/市斤,大米0.12元/市斤,油條0.04元/根。2008年,豬肉10元/市斤,大米2.00元/市斤,油條0.5元/根。
7、生活、醫(yī)療保險比較。
1978年,大米、豬肉憑票供應,家里人多勞動力少,經常吃不飽飯。有一首打油詩這樣寫道:“走近你家門,青粥一大盆,端起你家碗,碗里照見人......”就是我家當時生活的寫照。家里人無醫(yī)療保障,祖母的病、父親的病就是沒有錢治療,或醫(yī)療水平限制,最后過早地離開人世。
2008年,物價有所上漲,但對我們的生活沒有多大影響。一是我們掙錢的潛力仍處于上升,家庭購買力沒有下降;二是,我們對雞鴨魚肉海鮮相對少吃,蔬菜水果買得多;三是,外面應酬減少,健身喝茶時間多。
我、妻子、女兒除了國家的醫(yī)療保險外,自己還辦了相應的商業(yè)保險。弟弟、弟媳、侄兒或辦理了城市醫(yī)療保險,或辦理了商業(yè)保險。母親和另一個弟弟,在農村參加了合作醫(yī)療。另外,我還為母親和另一個弟弟購買了必須數額的重疾險。
8、家庭和睦比較。
1978年,家里雖然很窮,但父母很少吵架,一家人和和睦睦。1982父親去世時,母親35歲,守寡10年,一個人含辛茹苦地照料祖父、撫養(yǎng)我們兄妹,從來沒有打罵過我們兄妹,一家人窮并快樂著。
2008年,兄弟們依舊以母親為中心,對母親孝敬有加,婆媳關系也很好。母親在城市、農村兩頭住,自得其樂。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說,窮人的孩子更就應善待咱的爹和媽!
我們家是農村的最普通的一戶,也是村里最窮、最可憐的一戶,多年享受村里困難戶照顧政策,近30年,我們家在我們鄉(xiāng)鎮(zhèn)的變化就應是最大的。
我的經驗和體會能夠歸納四個:
第一,我上個世紀80年代透過考學,離開了農村,進入城市,而且,始終沒有忘記在老家,還有吃不飽飯的母親和弟妹。我的人生屬于現實主義,我的人生目標就是,讓一家人有飯吃,有地方住。
第二,國家改革開放,社會飛速發(fā)展,給農村進入城市的孩子帶給了多種創(chuàng)造財富的機會。只要你能付出,只要你能堅持,必須會有收獲。
第三,善待自己的父母,善待自己的兄弟姐妹,善待自己的妻子兒女,必須會有善報。
第四,名利權色,但是是浮云。人生短暫,知足長樂。
【摘要】1987年,神州大地豎起了一面改革開放的大旗,在瞬息萬變的國際形勢下,這桿大旗一向指引著中華民族前進的方向。而今,這面大旗在神州大地矗立整整30年,30年間中國各地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8年寒假,以寒假返鄉(xiāng)為契機,北京科技大學560名同學在全國三十余省市進行“改革開放三十年家鄉(xiāng)變化”主題調研。調研采用統(tǒng)一調研標準,東中西部、城鄉(xiāng)進行區(qū)分,綜合運用訪談法、文獻法、調查法對家鄉(xiāng)的三十年變化進行調研。針對同學們反饋的超多調查問卷和調研報告,進行數據分析和調研報告整理后撰寫此文,以期對改革開放三十年神州巨變起到管中窺豹的作用。
【關鍵詞】改革開放三十年變化城鄉(xiāng)區(qū)域調研
鄭州是一座現代化的城市。近年來,鄭州市以“四城聯創(chuàng)”為載體,不斷提升城市規(guī)劃、建設和管理水平。認真貫徹落實《城鄉(xiāng)規(guī)劃法》,編制了《鄭州市城市總體規(guī)劃(2008--2020)》、《鄭東新區(qū)整體規(guī)劃、《鄭州市中心城區(qū)保護和改造規(guī)劃》等一批發(fā)展規(guī)劃,修訂完善了《鄭州市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2006--2020)》。進一步強化全國綜合交通樞紐地位,高速鐵路客運專線和鐵路運輸接點站、黃河公鐵兩用大橋、鄭州高速鐵路客運站、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火車站西出站口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用心做好鄭西客運專線、石武客運專線、京珠高速鄭州至漯河段改擴建、連霍高速鄭州至洛陽段改擴建協調推進工作。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2003年至2008年累計投入資金509億元打通斷頭路33條,拓寬改造道路12條,建成立交橋7座,實施雨污水管網和積水點改造工程215項,排水管網覆蓋率到達85%,城市天然氣普及率到達92%。優(yōu)先發(fā)展城市公交,運營車輛到達4218臺。加快城中村和舊城、危舊房改造步伐,共批準95個村(組)實施改造,拆遷面積到達1292萬平方米。鄭東新區(qū)“五年成規(guī)模”目標全面實現,建成區(qū)面積到達50平方公里,累計開工項目458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17.7億元,在建和建成房屋面積突破2000萬平方米,入住人口突破30
萬人。鄭州國際會展中心、河南省藝術中心和中央商務區(qū)內環(huán)30個高層項目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龍湖南區(qū)、商住物流區(qū)、龍子湖區(qū)建設進展順利。深入開展“城市管理年”活動,對道路交通、夜景照明、園林綠化、河湖水系、公共服務設施等進行改造提升。完成了十條精品街的綜合整治。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tǒng)投入運行。鄭州市植物園建成開放。深入開展愛國衛(wèi)生運動,城市環(huán)境衛(wèi)生明顯改善。加快推進鄭汴一體化,鄭開大道建成通車,鄭州和開封在公交、電信、旅游、商務等方面加快了融城步伐,鄭汴產業(yè)帶規(guī)劃加快實施。航空港區(qū)建設穩(wěn)步推進。中小城市和小城鎮(zhèn)建設不斷加強。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