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實習以生產實習為主,生產實習是學習工業(yè)工程專業(yè)的一項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旨在開拓我們的視野,增強專業(yè)意識,鞏固和理解專業(yè)課程。實習方式主要是請企業(yè)技術管理和企業(yè)管理人員以講座形式介紹有關內容; 今年暑假我們利用了為期二十多天的時間進行了生產實習。通過課本上的知識與實際的施工相結合,使我對建造樓房的認識更上一臺階。
在這二十多天中,我們主要實習了一個樓層的基本工序,還有很多沒有學到的知識。我相信在將來的工作中也會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也會學到更多的知識來充實自己的大腦。在實習中主要側重的是施工技術方面的知識。還有模板設計:施工準備.
1.模板安裝前的基本工作:放線:首先引測建筑的邊柱,墻軸線,平以該軸線為起點,引出各條軸線。模板放線時,根據施工圖用墨線彈出模板的中心線和邊線,墻模板要彈出模板的邊線和外側控制線,以便于模板安裝和校正。
2.用水準儀把建筑水平標高根據實際標高的要求,直接引測到模板安裝位置。
3.模板墊底部位應預先找平,雜物清理干凈,以保證模板位置正確,防止模板底部漏漿或混泥土成形后爛根。
4.工長事先確定模板的組裝設計方案,向施工班組進行技術,質量,安全交底。
5.模板應圖刷脫模劑。還有好多注意事項,我在這就不列舉了。 鋼筋工程采用的鋼筋為HPB235、HRB335、CRB550三種。 工藝流程: 修改預留搭接筋→綁立筋→綁橫筋→綁拉筋或支撐筋 將墻身處預留鋼筋調直理順,并將表面砂漿等雜物清理干凈。先立2~4根豎筋,并劃好橫筋分檔標志,然后于下部及齊胸處綁兩根橫筋固定好位置,并在橫筋上劃好分檔標志,然后綁其余豎筋,最后綁其余橫筋。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拉筋直徑不小于φ6,間距不大于600mm,剪力墻底部加強部位的拉筋宜適當加密。為保持兩排鋼筋的相對距離,宜采用綁扎定位用的梯形支撐筋,間距1000~1200mm。 現場的條件比較特殊,而由于各道工序的交接進行,應組織協(xié)調好其中的順延時間,防止在交接處發(fā)生窩工的現象。管理人員協(xié)調好現場的一切關系,鋼筋工班組未綁扎完,木工支模就無法進行,而在支模過程中,還要與搭吊班組之間配合,不給吊料工人總不能自己下去采用原始方法上料吧?電工組的電氣線路不暢通,塔吊怎么能進行正常工作呢?而這就與外業(yè)關系協(xié)調市政又有聯(lián)系了。管理人員應全面充分的考慮之間的聯(lián)系,才能使工作有條紊的進行。 我們看到工人們還在綁扎鋼筋,柱和梁的鋼筋已經綁扎好并放到了模板預留的槽里。我觀察了其中的幾條梁和柱,就像老師說的:梁的下部是首力筋,主梁有九條,次梁有六條;上不是架立筋,主梁和次梁也不同;受力筋和架力筋之間用箍筋綁扎。而柱子就不一樣了,三四條梁要交匯于柱,就必然要使梁的鋼筋穿過柱子,這樣使得柱頭的鋼筋十分密集,同時澆筑混凝土時也要注意密實。板的配筋一般有受力筋和架力筋,受力筋在下方,分縱橫兩路;架力筋在上方,也是縱橫兩路放著。擺好的鋼筋就要用鐵絲綁扎好,為了保證面筋不被踩低下去,還要用馬蹄筋將其抬高。
幸運的是,隨著鋼結構廣泛使用,結構工程師們發(fā)現,雖然很多設計抗震性很高的鋼筋混凝土建筑紛紛在強地震中倒塌了,而沒有一列鋼結構高層建筑出現過坍塌現象。這足以說明鋼結構建筑在地震中的不倒優(yōu)勢,同時也給那些處于地震活動頻繁的國家或地區(qū)帶來希望,他們可以通過少建或不建鋼筋混凝土結構只建鋼結構的房屋來減少由地震帶來的損失。日本和臺灣都是這樣,現在臺灣連幾層的教學樓都要用鋼結構的。
管理人員還應正確處理好進度,質量和成本之間的關系。 在模板工程中,要求基本上與課本上寫的差不多,內撐外拉的原理且在澆筑砼前必須沖洗模板內部。其中也發(fā)現了課本上沒有的東西,它的模板上有圓孔,且每塊柱模板上都有,在木加工區(qū)拼裝后,用塔吊吊到相應的位置,F場拼接在圓孔中插入帶有螺紋的鋼筋,柱箍和加強用內楞放好后,再穿過的鋼筋端頭擰上燕尾卡,在穿鋼筋之前,應先放入塑料管,柱拆模后,再鋸出外露的PVC管,抽出鋼筋,在柱模安裝好后質檢人員應檢查垂直度,使其在規(guī)定范圍內,具體方法是用線墜和卷尺測定。 我堅信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實習,所獲得的實踐經驗對我終身受益,在我畢業(yè)后的實際工作中將不斷的得到驗證,我會不斷的理解和體會實習中所學到的知識,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將把我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不斷的應用到實際工作來,充分展示自我的個人價值和人生價值。為實現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努力。緊張的一個月的實習生活結束了,在這一個多月里我還是有不少的收獲。實習結束后有必要好好總結一下。首先,通過一個多月的實習,通過實踐,使我學到了很多實踐知識。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旁站,使我近距離的觀察了整個房屋的建造過程,學到了很多很適用的具體體的施工知識,這些知識往往是我在學校很少接觸,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基礎的知識。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